理论教育 张履祥:家庭教育思想与学前教育史

张履祥:家庭教育思想与学前教育史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履祥继承了古人的思想,重视家庭教育。父母仅仅抚养子女,不能算作是有子女,要把子女教育成才后才真正算是有子女,从这里可以看出张履祥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之高。张履祥认为个人的品性不好,不仅会影响自己的一生,甚至还会牵连子孙后代,影响整个家族。[66](三)推行“耕读相兼”“耕读相兼”是张履祥家庭教育思想中最具特色的观点,这一观点是对孔子“富而后教”、孟子“制民恒产”思想的发扬光大。

张履祥:家庭教育思想与学前教育史

张履祥继承了古人的思想,重视家庭教育。在他看来,父母不应只是抚养子女,还要对子女进行相应的教育。张履祥说:“父母有子,未得谓之有子,教成而后谓之有子。”

父母仅仅抚养子女,不能算作是有子女,要把子女教育成才后才真正算是有子女,从这里可以看出张履祥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之高。他甚至用耕种田地与子女的教育相比,提出:“田畴不垦,宁免饥寒?子孙不教,能无败亡?”[63]

(一)注重早期教育

张履祥认为:“少年血气未定,善者固易流于不善,不善者亦易反而之善。”年少之时,幼儿的性情尚未固定,品性好的有可能往品性不好的方向发展,而品性差的也有可能往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张履祥极为重视早期教育,提倡通过早期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学习丰富的知识。

张履祥甚至认为,但凡有所作为的名人志士,皆是在其幼年受过良好的教育,并树立远大志向。他曾说:“幼稚之时,必见奋起之志,若举动无恒,苟且颓情,即将事无一济矣。”[64]在年幼的时候勤学好问,并树立远大的志向,待其成年后必定大有作为;如果颓废懒惰,长大后将一事无成。张履祥忽视了人在成年后通过学习和努力,最终也能有所成就的这种大器晚成的情况。这种说法虽过于绝对,但从中也可以看出张履祥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他也曾多次用自己幼年时没有受到良师指导的经历劝诫后人:“仆幼无先人之教,亦尝失足于此,后虽悔之,至今言及,犹然惭色形于颜面,可为前鉴也。”[65]

(二)强调道德教育

张履祥传承孔、孟两家的思想,一心追求圣贤之道,他的思想主张由“放龙蛇驱虎豹”的王学转为“规矩准绳”严谨的朱学。这些都成为张履祥重视人的品德教育的理论来源。张履祥认为个人的品性不好,不仅会影响自己的一生,甚至还会牵连子孙后代,影响整个家族。他在《杨园先生全集》中的《备忘二》中明确说道:“一善在身,幼儿行之,长而不知舍也,善将自其身以及诸人,以及其子孙;一不善在身,幼儿行之,长而弗知改也,不善将自其身以及诸人,以及其子孙,慎之哉!”[66]

(三)推行“耕读相兼”

“耕读相兼”是张履祥家庭教育思想中最具特色的观点,这一观点是对孔子“富而后教”、孟子“制民恒产”思想的发扬光大。[67]他认为幼儿不但要读书学习,还要参加农业劳动。因为参加农业劳动有利于让幼儿知道劳动的艰辛与不易,从而培养他们勤俭节约、坚韧不拔的品质,并在劳作过程中锻炼他们的身体,有助于其身体的健康发展。(www.daowen.com)

“耕读相兼”这一主张,在当时人们普遍读书就只顾读书、劳作就只顾劳作的社会风气来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张履祥反思明灭亡的原因时,认为是由于明朝的官僚、士人耻于学稼穑之事,对稼穑之事一窍不通,不懂得黎民百姓的艰辛,而务农的人对知识也一窍不通,不懂道理,不识一字。

张履祥自己也经常从事农业劳动,有不懂的地方还会请教当地的农民,并在前人的基础上著有《补农书》,以供子弟们参照和学习。“耕读相兼”的核心就是要自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农业劳作时懂得其艰辛,便会主动珍惜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断操劳农事,可以磨炼幼儿的意志力,让其具有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而在操练农事的过程中,幼儿的身体不断运作,各个部分相互协调,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四)主张严格教育

张履祥主张严格教育子女。在他看来,圣贤与不肖子弟产生的关键在于严教与否。他说:“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师傅严者,异日多贤;宽者,多至不肖。”他认为不肖子弟多是由于父母、师长对其太放纵,没有严格教育而产生的。

张履祥极为反对父母对子女的溺爱,认为对子女的溺爱会导致其不孝,不能分辨是非曲直。他认为,在教育子女时要严格,让子女在做事情时有所顾忌,不敢放肆而任意妄为,一天也不能懈怠和放松。他还认为,教育子女应该让他们去实践,从中受到教育和磨炼。

(五)要求教育者提高自身素质

张履祥认为,父母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不仅在文化知识方面要提升,在道德素质方面也要有所修为。他强烈批判那些一味要求子女成才而不知道反省自己、提升自己修养的人。张履祥也指出,有的人只重视提升自己的素质,而没有把自己所学到的传授给下一代,也没有用其教化和影响下一代。有些人只知道一味强求子女达到自己所期望的地步,对子女百般苛刻,甚至有一些过高的目标,而对自己却毫无要求。这类人把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忽视了父母如果品德和文化都不断提升,也会对子女有较好的作用。

张履祥不但强调父母要有相应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道德,还提出应该使用合理的教育方法。他认为教育子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说:“子弟教不率从,必是教之不尽其道,为父兄师长者但当反求诸己,未可全责子弟也。”[68]因此,张履祥也强调教育方法的选择应该慎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