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思想的分歧可归纳为三种不同的主张:1.学科中心设计,2.学习者中心设计,3.问题中心设计。在每一类目中,又能划分出几种原型设计。例如,在学科中心设计中有学科设计、学术性学科设计和广域设计;在学习者中心设计中有活动—经验设计、开放教室设计和人本主义设计;属于问题中心设计的,有生活领域设计、青年的个人—社会关心设计和核心设计。(注:Zais,R.S.,Curriculum:Principles and-Foundations,P.396—397,1976.)这三种主张的分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派学者对制约课程的社会因素、知识因素和学生因素所采取的不同态度。例如,“学科中心设计”强调从科学门类及分科知识体系出发,以知识为中心设计学科课程,并以单一的学科课程作为中小学课程结构的基本格局,忽视社会对课程的多方面需求和学生对课程的多方面需要。“学习者中心设计”强调从学生的兴趣和眼前需要出发,以学生的活动或经验为中心设计经验课程,虽重视学生智能的发展,但忽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学习,不重视社会发展对中小学课程的长远要求。“问题中心设计”一味强调从社会需要出发去设计中小学课程,把某些社会要求或社会现实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忽视学生的多方面需要,轻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这三种课程设计主张强调“三因素”中的一种因素对中小学课程的制约作用,这是它们的可取之处;但它们忽视或不重视其他两种因素对课程的制约作用,因而又都有片面性。所以不能以这三个因素中的某一个因素作为中小学课程设计的中心,而将其他两个重要因素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当然,一般说来,在这三个因素同时制约中小学课程的过程中,社会因素起着主导作用。不过,应当指出两点:1.社会因素起主导作用不等于以社会为中心,也不等于社会决定论,因为制约中小学课程的社会、知识、学生三因素是一个整体,而知识、学生两因素都有制约课程的独特作用;2.社会因素起主导作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例如,当课程设计严重忽视学生因素的制约作用时,人们就须着重反映学生因素对中小学课程设计的客观要求。
总之,笔者认为,中小学课程设计不能以“三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为中心,而应以受教育者的各项基本素质全面而有特色的发展为中心,所以课程设计人员应树立育人为本的课程设计观。这种课程设计观克服了上述三种主张的片面性,深刻反映了社会、知识、学生三因素对中小学课程设计的共同的根本要求。(www.daowen.com)
以上论述的中小学课程设计原理只涉及课程发展规律。要正确设计中小学课程,还须依据课程构成的规律和课程运行的规律。只有全面遵循课程规律来组织和进行课程设计,才能全面提高我国中小学课程设计的科学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