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网络信任与风险性-网络信任:在线社交心理与行为

网络信任与风险性-网络信任:在线社交心理与行为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际上,风险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且永恒的特征。从应对风险这个意义上说,信任是针对风险问题的一种解决办法,信任归根结底就是对不确定性及风险的主观把握。不确定性意味着风险较大,而信任的建立能够降低不确定性。在这个事件中,四种类型的风险同时出现了。在本研究看来,信任双方的依赖性及信任结果的风险性是信任得以发生的前提,亦是任何意图建立信任的个体所要面临的事实。

网络信任与风险性-网络信任:在线社交心理与行为

风险与信任总是如影随形。如果没有风险,也就无所谓信任不信任了。信任所带来的风险,即施信者不能确定被信者的行为结果及不可预期的行为结果可能会带来的潜在损失。实际上,风险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且永恒的特征。我们生活于“风险社会”[16]之中,而风险又不是个体所能控制的,也不是大型组织(包括国家)所能控制的。从应对风险这个意义上说,信任是针对风险问题的一种解决办法,信任归根结底就是对不确定性及风险的主观把握。[17]

信任风险包含两层含义:指向未来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不确定性意味着风险较大,而信任的建立能够降低不确定性。[18]就后果而言,信任风险会给我们带来各种不愉快及损失。通常,信任伴随着四种不同类型的风险:(1)他人以恶劣的方式对待我们的风险或者是其行为使我们的预期落空的风险。这是未来的不利事件独立于我们的信任行为的风险;(2)对不值得信任的人给予信任,除了承担其不适当或有害行为带来的风险之外,我们还要经历负面的心理体验。这种风险与我们的信任行为相关;(3)在亲密关系中,被信者知道并认可我们的信用,并因此在一些实现它的道德约束之下时发生的风险;(4)将有价值的事物托付给被信者时发生的风险,这种风险更切实,可能会涉及物质利益上的损失,而不仅仅局限于心理上的不愉快。[19]

在特定情况下,这四种类型的风险甚至可能同时出现于某一事件。比如,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请求老师让其考试通过,前提条件是该学生在考试后会补交一篇论文。老师考虑到该学生的情况,给予了该学生信任,给出了论文题目及参考资料,并让其考试通过。然而,该学生考试后并未提交论文或归还参考资料。在这个事件中,四种类型的风险同时出现了。教师为自己的信任行为付出了相当可观的代价。

当信任发生于网络情境中时,信任的两个前提条件依然存在且会发挥作用,并没有因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网络社交中,施信者对被信者的依赖因其与被信者建立关系的目的的不同而不同。施信者可能热衷于获取信息、发展某种关系,抑或是追求某种形式的娱乐等。信任伴随着的四种不同类型的风险亦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如果被信者提供了错误信息或虚假信息、滥用了双方之间的关系(例如,发布虚假信息或者是做出攻击行为)。那么,此时施信者就会陷入不可预知的风险之中,其自身利益就会受到损害。(www.daowen.com)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在网络社交中面临的信任风险主要是第二种和第三种,偏向于心理及情感上的不愉快经历。尤其是对那些以情感交流作为主要目的及内容的网络社交用户而言,他们在网络上的交往更深层次地体现为“自然之我”的宣泄,心灵的沟通。网络社交是联结思想意识的纽带。[20]网络社交的风险更多地表现为心理及情感上的伤害。在某种意义上,心理及情感上的伤害往往比物质上的伤害更为严重。因而,在以情感交流为主的网络社交活动中,双方对情感风险的估计会更为全面、细腻,在信任的给予上更为小心谨慎。因而,网络社交中心理及情感上的信任更难以获得。心理及情感上的不安全性是目前阻碍网络社交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心理及情感上的安全性已经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关注[21],但是情感因素在信任形成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却依然不得而知[22]

除此之外,还有研究者从其他视角指出了信任的生成条件。比如,共同的文化背景、他人身份的确定、施信者的积极预期。但实际上,研究发现这些条件并不一定是信任生成的前提条件。本研究的后续部分对此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在本研究看来,信任双方的依赖性及信任结果的风险性是信任得以发生的前提,亦是任何意图建立信任的个体所要面临的事实。信任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信任与未来的不确定性及不可控制性紧密相关,清醒地意识到这些事实是个体决定是否发展信任关系的前提,并不意味着信任关系的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