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桂南采茶戏:地方剧种之丰富支脉

桂南采茶戏:地方剧种之丰富支脉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桂南采茶戏是在“唱竹马”“唱采茶”“采茶歌”等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今已成为中国戏曲中的一个独特剧种。明末,桂南采茶戏从江西赣南传入博白,由“唱竹马”发展为载歌载舞的“唱采茶”。桂南采茶戏通常由一男一女至二男四女组合表演,男的叫“茶公”,女的叫“茶娘”。2006年,桂南采茶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玉林采茶戏吸取南北各地采茶类艺术表演的长处,创造出了具有玉林民间特色的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桂南采茶戏。

桂南采茶戏是在“唱竹马”“唱采茶”“采茶歌”等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今已成为中国戏曲中的一个独特剧种。明末,桂南采茶戏从江西赣南传入博白,由“唱竹马”发展为载歌载舞的“唱采茶”。自传入以来,桂南采茶戏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早期的“茶歌”—“采茶歌舞”—“三小戏”—“大戏”几个演变阶段。桂南采茶戏所演唱的内容以农历十二月采茶劳动为主,演唱的次序为开台茶(又叫恭贺茶或参拜茶)—开荒—点茶—探茶—采茶—炒茶—卖茶。

在传统的博白桂南采茶戏中,生角扮演的人物大多是普通百姓,生产劳动是他们的主要表演内容,种茶、采茶、打柴、种田、挑担等劳动动作被加工提炼成舞台表演动作;旦角扮演的多为乡村姑娘,表演时歌舞相伴;丑角扮演的是烟鬼、懒汉、赌徒、醉汉、媒婆等人物,以生动的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动作来刻画和表现人物。唱腔以客家话为主,地老话为辅,分“茶腔”“茶插”“噺唱腔”三种。作曲者根据大众的欣赏习惯、剧情和人物塑造的需要,运用现代作曲手法,经过反复实践,不断修改而创作出新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唱腔音乐,以锣、鼓、钹、木鱼唢呐笛子二胡乐器为伴奏,道具有彩带、钱鞭、花扇和手绢,表演形式以载歌载舞为主,念白多为韵白。(www.daowen.com)

桂南采茶戏通常由一男一女至二男四女组合表演,男的叫“茶公”,女的叫“茶娘”。道具有钱尺、绸带、彩扇、手帕、茶篮等。角色多以生、旦、丑为主。男角舞步明朗大方、潇洒幽默;女角舞步轻盈细致、情深含蓄。乐器主要有笛子、二胡、秦琴、唢呐,打击乐器有锣、鼓,通常用以唢呐为主的八言鼓乐伴奏。内容大多体现采茶的劳动生活,如“点茶”“采茶”“炒茶”等都是从茶的生产流程提炼出来的形象曲牌,表现茶农辛勤劳动及获得丰收的喜悦心情。主要小曲有《采茶调》《卖杂货》《水仙花》《剪剪花》《盲公调》《到春来》《闹五更》等,传统的采茶小戏有《卖杂货》《盲公算命》《补缸》《番头婆嫁女》等,传统采茶大戏有《亚兰卖猪》《公爹送女》等。

2006年,桂南采茶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玉林活跃的采茶剧团有12个,比较活跃的剧团有博白县客家合民艺术团和博白县星光歌舞团,代表曲目有《青青水蕹菜》《农村新貌多》《刘三姐》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