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客家人是汉族的一个分支。客家人中,有一个分支是说睚话的。啀戏正是用睚话说唱的一种地方戏曲。啀戏有一套较完整的戏剧唱腔,属于客家采茶戏的一种。啀戏原来只是茶农劳作时边唱边舞的歌舞戏,后与本地客家民歌、小调和表演方式结合,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方戏种。
在唱腔上采茶戏以“咿嘟呀”为结尾衬词,因此人们又称啀戏为“咿嘟呀”。采茶戏的曲调共有好几十首,比较常用的有【参拜】【十杯酒】【卖杂货】【五更调】【水仙花】【剪剪花】【到春来】【尼姑下山】【跳花鼓】【盲公调】【撑船调】等。
啀戏戏班的编制比较简单,一般乐队与演员共10来个人。乐队使用的乐器主要有二胡、秦琴、笛子、唢呐和大锣、大鼓。角色多以旦、生、丑为主。新中国成立前,啀戏的旦角全是男扮女装,1949年以后,才有真正的女角出现。花旦一般穿花布衣裳,头上包花巾,腰系彩带,一手拿花扇,一手拿花手帕,边唱边舞。男角手拿钱尺,腰系腰带,头戴荷兰帽。在睚戏表演中,钱尺、花扇、手帕都有独特的表现招式,是衡量技艺水平的一个标尺。
广西的啀戏以玉林啀戏为代表,分布于陆川县所辖的14个乡镇及其周边地区,尤其是温泉、大桥、横山、乌石、滩面、良田、清湖、古城等乡镇的民间啀戏剧团常年开展活动,颇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其中,良田高山啀戏剧团还常应邀到广东茂名、化州、廉江等讲客家方言的地区演出。
陆川啀戏是当地客家人最为重要的民间文化,过年过节,观看啀戏是客家人不可或缺的节日活动。据传陆川第一个啀戏艺人叫林锦成,又名林十九,沙湖乡官山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他看了容县一采茶戏班的演出后,便自己组建了陆川第一个啀戏班子。
啀戏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民国时期,啀戏逐渐发展成为有生、旦、丑等16种角色的成熟戏剧。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啀戏最受欢迎。当时,民间戏班几乎遍布陆川各乡镇。到了20世纪90年代,啀戏受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已难得一见,只有在一些民间传统活动中才能看到它的影子。(www.daowen.com)
进入21世纪后,现代啀戏逐步崛起,陆川县的文艺工作者将传统啀戏创新性地进行艺术加工和包装,使现代睚戏既保留优秀的传统,又有接近现实的题材,演员用客家啀话来对戏,非常接地气,演绎起来自然生动,极具感染力。陆川县文艺工作者将现代啀戏推向了更高的舞台,渐渐打响了啀戏的名声。2014年11月,啀戏成功被列入自治区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啀戏《清清龙泉河》剧照
●博白县客家合民艺术团剧照
传统啀戏以演唱传统剧目为主,以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等为题材,一般有固定的唱本。传统的采茶戏有《亚兰卖猪》《京都七变相》《公爹送女》《傻仔拜寿》《张三过年》《剃头二借妻》等。新中国成立后,文艺工作者根据采茶戏创编的歌舞《二叔婆串花灯》《喜看家乡新面貌》,采茶戏《奋力同心》《争店》《调猪》等深受群众欢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