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广西戏曲桂剧的艺术风格及脸谱

广西戏曲桂剧的艺术风格及脸谱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桂剧的各行当在表演上风格不一,要求各异。桂剧现行的行当体制仍以生、旦、净、丑为主,但在选择扮演现代剧角色的演员时多打破行当限制,以剧中人物性格为依据,由具备相应条件的演员饰演。脸谱是中国戏曲特有的一种造型艺术,它形象生动,个性突出,色彩鲜明,能代表每个戏中人物的性格,并对人物具有褒贬的意义。桂剧脸谱主要还是在图案上变化,颜色只起配合作用,以突出图案的鲜明感,增强其艺术效果。

广西戏曲桂剧的艺术风格及脸谱

桂剧从萌芽至成型,经过数百年的实践、演变,吸收了徽调(二黄、吹腔)、甘肃调(西皮)、南曲(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以及湘剧、祁剧等的唱腔曲牌,并由初始用北方语言演唱发展到用桂林话演唱,最后形成了今天包括高腔、昆腔、吹腔、弹腔、杂腔小调五大声腔在内的综合性地方剧种。

桂剧唱、念、做、打俱重,可谓无声不歌、无动不舞。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桂剧,亦和中国绘画一样,处处流淌着写意灵动的色彩,尤以唱工细腻、做工传神见长。

桂剧的主要观众是农民和中小城市市民,他们更希望在戏剧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因此,桂剧表演具有较浓厚的生活气息,兼具通俗性、大众性,且节奏平和、含蓄有味,犹如桂林山水,清新、秀丽、细腻、优美。同时,桂剧的表演艺术汲取了祁剧、京剧昆曲等多种剧种的精华,尤擅长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的三小戏。桂剧的表演侧重做工,讲究武戏文做、文戏武做。桂剧的许多表演都非常讲究武打工架,桂剧演员动作健美、优雅;程式动作严谨、准确、优美、细腻、逼真;桂剧演员的形体、眼神、步伐都十分讲究,归纳起来就是“手脚柔软、眼睛传神、步伐轻盈”。可见,桂剧和其他剧种一样,也是通过“四功五法”(“四功”是“唱、念、做、打”,“五法”是“手、眼、身、怀、步”)来展现的。

桂剧表演的艺术讲究“装龙像龙,装虎像虎”“假戏真唱,死戏活唱”,注重神的逼真、形的夸张。由于桂剧的表演程式较接近生活,因此角色思想感情的表达和抒发也较真实、生动。例如,尹羲在《拾玉镯》中扮演的孙玉姣之所以感人,是因为演员对角色有真情实感,并设身处地、认真投入,恰如其分地运用各式表演。

●桂剧旦角造型

●桂剧净角造型

●桂剧小生造型

桂剧的角色(行当)与京剧十分相似,共15行,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其中,生行包括生、外、末、小、武,旦行包括旦、占、贴、夫,净行包括净、副净、末净,丑行包括丑、小丑,外加一个插科打诨的杂脚。桂剧的各行当在表演上风格不一,要求各异。生行稳健持重、雍容大方,小生须潇洒飘逸、清秀俊雅,武生则儒雅英武、气宇轩昂。旦行或端庄华贵,或倩丽灵巧,佳者唱做兼备、文武俱能。净行雄浑威凛、刚武火爆。丑行滑稽而不鄙俗,诙谐而不油滑,轻松自然,恰到好处。

桂剧的表演行当是随着时代和生活的不断发展而逐步丰富起来的。桂剧现行的行当体制仍以生、旦、净、丑为主,但在选择扮演现代剧角色的演员时多打破行当限制,以剧中人物性格为依据,由具备相应条件的演员饰演。

桂剧用桂林方言演唱,其声调优美、抑扬有致,其唱腔不是以高昂、亢亮、激越为特点,而是以圆润甜美、秀丽委婉见长。她有如缓缓浮云,潺潺流水,又似和风细雨,飘然而来、沁人心脾。(www.daowen.com)

桂剧唱腔分高腔、昆腔、吹腔、弹腔(南、北路)和杂腔小调五大声腔,基本以弹腔、高腔为主。桂剧的声腔音乐属皮黄系统的板腔体,以弹腔为主体,兼有高腔、昆腔、吹腔及杂腔小调。弹腔分南路(二黄)和北路(西皮)两大系,其反调形式“阴皮”和“背弓”自成体系。南路出自徽调的吹腔和四平调,一说来自湖北的黄陂黄冈,故名“二黄”;北路则来源于陕西秦腔,高亢而雄壮。

桂剧各行当的发声特点与唱腔旋律相结合,构成了该行当唱腔的特色。生行唱腔舒展稳重,旋律多质朴简洁,行腔时气口多顿挫,有凝重苍劲的韵味。老旦腔与生腔近似,但旋律多质朴简洁,且多往下行,行腔时气口少顿挫,多“嗽音”,稳重柔和中显得老迈。净行唱腔删繁就简,收声时常后靠,别具回旋激荡之感,有浑厚、雄壮、刚强之势。丑行唱腔滑稽花哨,通常唱中带数落,显得诙谐幽默。旦腔旋律起伏较大,装饰音较多,行腔时婉转流畅,收声时柔润圆滑,唱腔娇俏端庄兼而有之。小生腔则与旦腔相似,但在字音气势的运用上却刚劲挺拔。

●融入了许多现代乐器的桂剧乐队

旧时桂剧乐队俗称“场面”,这是因为早期的桂剧乐队都是面朝观众而座,并以放置在舞台正中深处的八仙桌为界,管弦乐居左,打击乐居右,乐队建制一般在5人左右,分别是司鼓1人(兼堂鼓、檀板),大锣1人(兼小镲、小三弦),大钹1人,小锣1人(兼半边检场),操琴1人(兼笛子唢呐)。随着时代的发展,桂剧乐队增添了配胡、月琴。京胡、配胡、月琴、小三弦(也称南弦子),合称“四大快”。桂剧的器乐伴奏亦与其他皮黄系统的剧种一样,分为文场、武场。前者使用二弦(似京胡)、月琴、小三弦、胡琴以及曲笛、梆笛、唢呐、唧呐(即海笛)等,兼配部分中、低音乐器;后者使用脆鼓(板鼓)、战鼓、大堂鼓、小堂鼓、板(扎板、摇子)、大锣、大钹、小锣、小钹、云锣、星子、碰铃等。这些乐器在音色上各有特色,是桂剧各声腔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乐队伴奏形式大致可分为传统伴奏形式和现代伴奏形式两大类。传统伴奏形式有管弦乐与打击乐两种。管弦乐伴奏是以不同的声腔来确定乐器的配置,以京胡为主,配胡、月琴配合,是弹腔中最常见的伴奏形式,也是桂剧的主要伴奏形式。

脸谱是中国戏曲特有的一种造型艺术,它形象生动,个性突出,色彩鲜明,能代表每个戏中人物的性格,并对人物具有褒贬的意义。桂剧中的生、旦、净、丑各个行当都有脸谱,其中以净角的脸谱最多,人们称其为“花脸”“大花脸”。桂剧脸谱与京剧脸谱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少差别。比如,桂剧张飞脸谱的额头上就比京剧的多画了个桃子,喻示着“桃园三结义”和张飞的忠义之心。

桂剧脸谱色彩鲜明,既讲究对比强烈,又注意色彩调和,有“红见忠义,黑见刚正,粉见奸邪”的说法,其主要用色为红、黑、白3种,经调和的附加色为棕色、粉红、灰色。桂剧脸谱主要还是在图案上变化,颜色只起配合作用,以突出图案的鲜明感,增强其艺术效果。

桂剧的传统服饰俗称“行头”。它既是一种由生活化服装加工提炼而成的艺术化服装,也是一种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化服装。服饰与台词、动作、道具、布景、灯光、音乐等元素共同构成了桂剧的整体系统。桂剧服饰分为蟒、靠、帔、褶等,基本样式有20种左右,大体上沿袭昆腔、京剧的服装式样和制衣箱,戏衣不尽完整,但变化多端,富有艺术表现力。

桂剧服饰显示了中国刺绣的魅力,光彩夺目的平金绣、平银绣,富丽堂皇的金绒绣,清雅秀丽的绒绣,构成了桂剧服饰精巧高贵的品质。这些亮丽华贵的服装,大多时候得靠技术工人手工制作完成,有时制作一件复杂的蟒袍甚至要经年累月,难怪一套完美的桂剧服饰价值连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