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肢体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与法医学鉴定

肢体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与法医学鉴定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肢体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主要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神经元轴突的重新生长、施万细胞的功能状态及细胞外基质三者的协同作用。因此,处理周围神经离断性外伤时,应将两断端予以良好的吻合。总体而言,肢体周围神经损伤后形态和功能的恢复,是比较长期的过程。肢体周围神经损伤后的法医学鉴定,首要在于把握正确的鉴定时机,需要结合神经再生相关理论加以判断。

肢体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主要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神经元轴突的重新生长、施万细胞的功能状态及细胞外基质三者的协同作用。周围神经被外伤性切断或发生沃勒变性时,远端轴突溃变,如果神经元功能尚正常,再生过程很快开始进行。受伤后约10小时,轴突的近侧断端开始肿大,约48小时,近侧的轴突端长出纤细的轴突芽,末梢扩张成杵状,大量细胞器如内质网、线粒体、囊性小泡等聚积,似多个指状突起,也称为“microspikes”,并向远侧延伸。在神经纵切面上,最多可见到从一根轴突发出25根突起,多根芽生的细丝,可单独或集合成束向损伤远端生长,并逐渐增粗。新生的轴突能否完全再生,取决于施万细胞基板围绕的神经膜管的完整性。当周围神经不是被完全断离,而是由其他原因造成沃勒变性时,神经膜管往往没有遭到破坏。新生的轴突进入神经膜管,被施万细胞胞质包绕,继续向远端生长直至达到末端。同时施万细胞增生,胞核数目增多,可比原来多10余倍,常常沿着轴突生长的方向形成多核的增生的细胞索条,称为Bungner 细胞索,其轴索侧基板构成神经膜管,称为Bungner 细胞通道。如果神经完全断离后,两端相距较近,再生的轴突纤维也可以沿着血管延伸。多支芽生的轴突,部分穿过断端间的肉芽组织而长入神经远端,恢复正常结构,部分未能与远端神经建立功能联系的轴突,就自行萎缩消失了。但如果两断端相距过远,再生的神经纤维生长的方向紊乱,就会反复芽生分支,长出大量细丝状的神经轴突,与增生的施万细胞、结缔组织混杂在一起,形成创伤性神经瘤。因此,处理周围神经离断性外伤时,应将两断端予以良好的吻合。如果伤后过了一段时间,断端已形成创伤性神经瘤,且术中电生理证实无神经传导,亦可将神经瘤切除并重新对位吻合,这样有利于新生的轴突通过断端,长入远侧。

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过程是很缓慢的,平均以每天1~2mm 的速度从神经元胞体向远端生长,且该过程与轴突溃变、巨噬细胞向伤处迁移、吞噬清除等改变同时进行。在神经再生过程中,施万细胞的作用非常显著,可以产生多种神经营养因子,促进轴突再生。在神经两端重新连接之后,再生的轴突逐渐增粗,甚至超过正常,神经微管、微丝增多,在神经切断2~3周后,髓鞘开始形成,随着施万细胞的增生,髓鞘逐渐增厚,最后郎飞结重新形成。但新生的神经纤维,节段长度明显短于正常,数月后,方渐渐趋于正常。总体而言,肢体周围神经损伤后形态和功能的恢复,是比较长期的过程。肢体周围神经损伤后的法医学鉴定,首要在于把握正确的鉴定时机,需要结合神经再生相关理论加以判断。神经再生恢复需要时间,影响因素较多,如不同神经损伤程度的影响,Sunderland Ⅳ度和Ⅴ度主要依靠神经元胞体处轴突的再生,恢复时间明显长于Ⅰ~Ⅲ度。同时,神经自神经元胞体至效应器的长度是影响再生时间的重要因,例如,肢体近端的神经(腋神经、肩胛上神经等)长度明显短于其他支配手、足等肢体末端的神经,因此恢复较快。以上我们介绍的是外伤造成神经离断后的神经再生。如果是因为其他原因,如中毒、炎症、代谢障碍等周围神经病时,轴突或髓鞘坏死的修复过程要复杂得多。(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