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古書須憑借注解去讀懂的重要性及相關書籍

古書須憑借注解去讀懂的重要性及相關書籍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書須憑借注解去讀懂,因此應該知道一些通常用的注、箋注的書。而清代王先謙又著《漢書補注》,收集了隋蕭該的《漢書音義》和五代、宋人的説法,又大量收集了清代學者六十一人的説法,當然比顔注有所提高。集部有近人冒廣生的《後山詩注補箋》,是補宋任淵的注的,用力很勤,材料最多,足爲研究陳師道詩的參考。

古書須憑借注解去讀懂的重要性及相關書籍

給某書作注,大體有偏重於注文或注事之别:前者偏重於注語言文字;后者偏重於歷史、地理等和其他增廣性的,提供有關材料,劉宋裴松之的《三國志注》就是屬於後者的。如《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注里説金城郭沖“以爲亮權智英略,有踰管晏,功業未既,論者惑焉,條亮五事隱没不聞於世者”,把郭沖所列的五事都注入傳中,並加以辨難,這就是傳中所没有的有關評議諸葛亮的資料。梁劉峻注《世説新語》也是注事而不注文的。後來將這類不注文字而注事的稱爲箋,如清查爲仁、厲鶚的《絶妙好詞箋》;注文注事兩有的叫箋注,如近人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鄧先生在題記中説到“箋證和編年部分”和“典故和成語的注釋部分”,前者就是注事,後者就是注文,也可以説前者爲箋,後者爲注。

文學作品中常常有運用前人成句之處,有時看得出,有時一般的讀者看不出,箋注者應該指出來,以顯示作者運用古語的來源和手法。例如辛棄疾的《水龍吟·登金陵賞心亭》詞中的“把吴鈎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其中的“欄杆拍遍”和“無人會,登臨意”語句很普通,似無需注釋,其實都是有出處的,鄧先生的箋注注了出來,這對讀者是很有益處的。現將“無人會”兩句的注録下:

宋僧文瑩《湘山野録》卷上:“金陵賞心亭,丁晉公出鎮日重建也。秦淮絶致,清在軒檻。取家篋所寶《袁安卧雪圖》張於亭之屏,乃唐周昉絶筆。……偶一帥遂竊去,以市畫蘆雁掩之。後君玉王公琪復守是郡,登亭留詩云:‘千里秦淮在玉壺,江山清麗壯吴都,昔人已化遼天鶴,舊畫難尋卧雪圖。冉冉流年去京國,蕭蕭華髮老江湖。殘蟬不會登臨意,又噪西風入座隅。’此詩與江山相表裏,爲貿畫者之蕭斧也。”

必須指出,王琪的“不會登臨意”和辛棄疾的“無人會,登臨意”講的都是登賞心亭的事,所以辛詞用了王詩,這樣才是應該注明的。(www.daowen.com)

古書須憑借注解去讀懂,因此應該知道一些通常用的注、箋注的書。經部的書前已講過。史部的書則《史記》有劉宋裴駰的集解,唐張守節的正義,司馬貞的索隱;《漢書》有唐顔師古的注;《後漢書》有唐章懷太子李賢具名的他所聚集儒臣的注;《三國志》有劉宋裴松之注;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有元胡三省的注等。子部的書則如《老子》有晉王弼注;《莊子》有晉郭象注;《吕氏春秋》、《淮南子》有漢高誘注;《荀子》有唐楊倞注等。集部的書最重要的有唐李善的《文選注》,其書將《文選》中的文章的出處、字義詳加注解,此人有“李書簏”的諢名,這部注不僅爲讀《文選》所必備,也是輯佚和校勘的重要資料。

除了一些古注之外,還有“集解”、“補注”,這是補充古注之不足和匯集前人研究成果,使注解更臻於周密詳備的著作。《漢書》的顔師古注實際上已有集解的性質,裏面收集了服虔、應劭、劉德、李奇、鄧展、蘇林、張晏、如淳、孟康等人的注説。而清代王先謙又著《漢書補注》,收集了隋蕭該的《漢書音義》和五代、宋人的説法,又大量收集了清代學者六十一人的説法,當然比顔注有所提高。《史記》有日本人瀧川資言的《史記會注考證》,《後漢書》有王先謙的集解,《三國志》有近人盧弼的集解等。子部的書則王先謙有《荀子集釋》、《莊子集解》,郭慶藩有《莊子集解》,王先慎有《韓非子集解》,近人陳奇猷有《韓非子集釋》,劉文典有《淮南鴻烈集解》,許維遹有《吕氏春秋集釋》等。集部有近人冒廣生的《後山詩注補箋》,是補宋任淵的注的,用力很勤,材料最多,足爲研究陳師道詩的參考。

注解的書,注者與作者年代較接近的,如宋李壁的《王荆文公詩注》,任淵、史容的《山谷詩注》,任淵的《後山詩注》等,由於注者對作者的生活、經歷、師承、創作方法等見聞比較多而真切,也有較多的參考價值。如杜甫《羌村》詩中“嬌兒不離膝,畏我復却去”,近來的注解以爲杜甫久客在外,風塵僕僕,回家時未免鬚髪不修,形容難看,兒女且喜且懼,怕而退開。這樣的講法很難解釋“不離膝”三字。而陳師道的《别三子》詩:“有女初束髮,已知生離悲。枕我不肯起,畏我從此辭。”任淵注即引杜甫的這二句詩。可知陳師道和任淵都以爲杜詩爲兒女怕杜甫再離家,杜的“不離膝”就是陳的“枕我不肯起”,杜的“畏我復却去”就是陳的“畏我從此辭”,杜詩的意義得任注而十分清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