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已述及,現再補充。
a.目録書據今所見,首推《漢書·藝文志》,這是《七略》的節本,前已述及。此後紀傳體的史書中有藝文志或經籍志,也有後人補撰或考證之作;此外還有史書的政書如元馬端臨《文獻通考》中的經籍考之類,這些都可以備檢索和稽考。
紀傳體的史書,得到國家承認的稱爲正史。正史中的目録書,日本人曾匯編爲《八史經籍志》,所謂“八史”,是指漢、隋、唐、宋、遼、金、元、明八個朝代,其中有正史所無而爲後人補撰之作(加*號的),其目如下:
《前漢書·藝文志》一卷
《隋書·經籍志》四卷
《舊唐書·經籍志》二卷
《唐書·藝文志》四卷
《宋史·藝文志》八卷
*《宋史·藝文志補》一卷 清黄虞稷、倪燦撰
*《補遼金元藝文志》一卷 倪燦撰(www.daowen.com)
*《補三史藝文志》一卷 清金門詔撰
*《元史藝文志》四卷 清錢大昕撰
《明史·藝文志》四卷
正史中的藝文志、經籍志都通録本朝和前代人所著的書目,祇有《明史·藝文志》只録本朝人的著作,這是新例。後人給史籍中的目録作考證、解釋的有宋王應麟的《漢書藝文志考證》,近代顧實的《漢書藝文志講疏》、姚明暉的《漢書藝文志姚氏學》,顧、姚二氏的書已很難找到。清人章宗源的《隋書經籍志考證》有刻本,但非全書。
政書裏的目録則有宋鄭樵的《通志·藝文略》、元馬端臨的《文獻通考·經籍考》。
b.由國家編集的書目,在宋代有《崇文總目》,清代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崇文總目》由王堯臣主編,已散失,歐陽修曾參加編撰工作。原本有“序”(各類書的統論),有“解題”(一部書的内容提要),現在《歐陽文忠全集》中還有各類的序,王應麟的《玉海》中也曾轉引。清人錢繹、錢侗、秦鑒、錢東垣、朱彝尊等五人有輯本,可供查閲。《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是紀昀主編的,是一部比較詳備的官編書目,對以往書籍的情況和學術源流頗有闡明。雖然編《四庫全書》隱藏着銷毁不利於清朝統治漢族的著作這樣的目的,但另一方面,《提要》作爲一部重要的目録書也是應該承認的。
c.私家書目,爲藏書家或學者所藏或讀過的書的目録,如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一稱《昭德先生郡齋讀書志》),陳振孫《直齋書録解題》,清黄虞稷《千頃堂書目》等。此外,還有一種叫做“見知書目”的,“見”是見到,“知”是知道有這一部書,清人莫友芝有《郘亭見知書目》。
d.專類書目。清代有兩部值得一提的專類書目,謝啓昆的《小學考》前面已經説過,不必再談;朱彝尊著了一部《經義考》,對在他以前解釋儒家經書的著作作了詳備的搜採和考釋,能給讀這類書的人以指引。清代史學家章學誠曾想仿朱氏例編纂《史籍考》,可惜没有編成。近代則有朱士嘉的《中國地方志綜録》,李士濤的《中國歷代名人年譜目録》;新中國成立以後有《語言學論文索引甲》、《語言學論文索引乙》,商務印書館編的《敦煌遺書總目索引》,王重民輯的《敦煌古籍叙録》,上海圖書館編的《中國叢書綜録》等書。其中《中國叢書綜録》規模最大,體例也比較完善,對求書者的幫助很大。地方志中也常有藝文或經籍類,如孫詒讓主編的《温州經籍志》,是規模較大的地方性質的目録書,可據以訪求某一地方的著作。又,這裏講的三部索引,實在跟目録相出入,不與以後要講的索引相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