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委基础教育办公室毛放对如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提出了8点设想:①建立教学业务的高级教师负责制,强化教师个体专业劳动价值;②推进专家化进程,充分利用上海普教界的专家人才群优势,让他们到中小学兼任校长;③改革完善教师职务培训体制,实行积分制、全业余制、培训费用分摊制和培训与晋级加薪挂钩,尽力与国际接轨。④弱化、改善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工作的干预和调控。校长应拥有对教学的主导权、指挥权和责任权;⑤积极倡导、支持教育研究机构与政府官方体制的剥离,实现其民主化;⑥加大课程教材改革的力度,加强科学类教育、艺术类教育的建设;⑦大力开展对特殊教育的研究,包括弱智、英才两个层面,重点放在选定机制、培养机制的研究;⑧加强教育软环境建设。
丁钢教授认为要真正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课程是一个突破口,要通过课程的改革来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课程可分为两大块,一是必修课,二是选修课。必修课是以分科教学为主,强调的是知识、逻辑问题,要完成基础学历培养的任务。知识的横向结构则放在选修课中,以微型和短型课程为主,包括一些综合性、单元性课程,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生源的需要。(www.daowen.com)
华东师大袁振国教授则从两种文化——学科文化和课堂文化的视角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无论是学科文化或课堂文化都是西方的舶来品,因此造成我们的教育中存在着巨大的文化碰撞和摩擦,在本质上我们还没有理解西方学科的概念,因而造成“科学教育对科学的背离”,我们是以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来消除西方的学科和课堂文化,因此就必然会存在差异,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与西方对知识的理解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作为学科,我们仅偏重于知识体系,而把另外三个重要的部分——发现探究知识的方法、掌握知识体系的方法和态度、科学精神弃之不顾,因此学科教学如不从新的视角来认识学科的话,课堂教学要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是很困难的。顾泠沅博士认为,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实质性研究和改革,建议从4个方面着手进行:①目标研究。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清晰,要以社会需求、学科构建和学生发展为基础研究,制定教学目标;②把握条件变量。重点是教师、学生、学校社区环境和课堂教学过程这几个条件变更;③重视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加强指导;④抓住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培养专家教师。上海师大实验学校校长恽昭世主张要以基础性学科、发展性学科和创造性学科为目标调整课程结构。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要放在必修课的改革上,关键是解决如何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课堂教学改革中要强调教师在教学模式的引进中的二度开发能力,要有创新精神,教师要善于把握实际来进行开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