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和茶馆已开到第8个年头。女主人庞颖因她的寻茶讲茶之举闻名于外界,主持人汪涵是她的忠实粉丝,美食家沈宏非说她是自己去杭州必访之人。
一个在大学教计算机的老师,为了分享古董开了茶馆。人家把古董锁在柜子里,她家则把那些椅柜、门窗、绣片、银器都敞在店里,让客人看、摸、坐。
前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吕济民到了她店里,主动要求题字,称:“世界上的博物馆基本都去过,但没哪家像这样用这么生活的方式来传播分享古董及传统文化。”
每开一家店,新张的时候,都会举办一次专题性展览:历代的门窗、佛像石雕、庭院设计、珠宝等。和茶馆的艺术顾问、收藏家马未都从北京飞来讲课,算作开业典礼。
2002年,因为城市拆迁,茶馆搬到惠民路,面积扩大到一千多平方米,投资大了,经营上的挑战多了。“以前是凭兴趣玩,到后来变成背水一战了,不赚钱不行。”加上2000年后,经济发展很快,人们的需求也变化得快,开始只是喝杯茶,后来有了自助茶馆。庞颖这时才把学校工作辞掉,开始正式经营茶馆。
“我也去看那些成功的茶馆,开始就是在茶品上比量比好,比到后来,再好的东西都吃厌了”,庞颖认为最后比拼的还是经营的专业性,“你经营茶馆,你茶的专业性得行”。
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做茶,当然很美好
“以前是分享物质的东西(古董),现在我想(通过茶)分享经验精神的东西。”(www.daowen.com)
因为不懂茶,带着满心的疑问也为了最好的原材料,庞颖背起背包进山寻茶。15年下来,浙江、云南、广东,黄山、庐山、桐木关等,她走遍了8个省和数不清的山头。她甚至为了了解黑茶重走了川藏茶马古道。
学茶之后,庞颖发现茶更好玩:古典艺术品固然有它的魅力,但毕竟是过去式。而茶很有趣,它是一种活着的生活方式。
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诗酒茶,是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生活轨迹。
翻开和茶馆的菜单:“枣泥蛋糕的糯香最适合九曲红梅的娇媚”,“大红袍的适宜茶点是吴山酥油”,每一道茶的特点,适宜搭配什么器具、什么点心,都是庞颖多年的经验总结。
庞颖坚持只经营传统名茶,“龙井、黄山毛峰、大红袍、铁观音,都是被历代皇帝、将相、贵胄喝过的,它是有市场支撑的,所以它的工艺才会不惜成本地投入进去,被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她认为传统历史名茶是人文和工艺两方面的完美结合。
而茶点的选择以不破坏茶的口感为准,她家有个白案厨师,从第一家店做到现在。
让庞颖遗憾的是,很多中国人对她这一套精心配搭不一定看得懂,就觉得不难吃不难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