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贡茶的标准就是好茶的标准。而这个标准,从唐至宋再到清,一直在变,到底哪个最接近茶的真味呢?
唐朝的贡茶多是饼茶。采摘之后要经过蒸、捣、拍、焙、穿、封,才算完成了制茶过程。饮茶之前,先从茶饼上取下少许,然后碾末,水煮沸后将茶末投入水中,略煮后完成,还要加盐。
宋代仍是饼茶、先碾末,不同的是,不再将茶末放进煮沸的水,而是将茶末先放进茶盏里,用沸水冲之,叫点茶;明代以后,饮用叶茶,最初还是煮叶,明中期以后直接用沸水冲泡叶茶,与今人的饮茶方式渐同。
对茶的色香味的追求,在贡茶的形制上经历了一个由粗到精、由简入繁的过程。形制,即贡茶最终成形的样子。唐代贡茶在拍压入模时忌榨压,害怕流失原料,表面以皱缩坳垤为佳,因为茶膏汁不出,才会出现这种形状,以不美之形为美,只说明重内质(滋味)是唐人制茶的首要追求,而未能使内质和外形达到完美的统一。
宋代贡茶,除了为适应较为清淡的口味外,其形制要求更注重艺术化。主要特色是在茶面上饰以龙凤等图案,外形变化也更丰富,这种工艺必然要求茶叶的研磨更加细腻、均匀,茶体更加紧密,茶面更加光洁。这也就解释了宋代贡茶为什么要榨出膏、重力细研、紧压入模等问题。也可以说,正因为有了这套工艺,才有了宋代贡茶的形制特色。
饮茶离不开茶具。唐代宫廷的茶风开贵族茶道之先河,于茶具崇尚金银,《十六汤品》称用金银茶具盛茶为富贵汤,列为第一品。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一套唐代金银茶具,等级之高,器形之美,价值之昂,都是空前绝后的,与盛唐之气相称。
宋代继续将其唯美视觉风延展至茶具。当朝以白色茶汤为正宗,推崇青黑色茶盏,最好是带有月光下兔毛的光泽,人称兔毫盏。茶盏的颜色关系到茶汤的视觉效果,黑色茶盏有助于观察茶汤的色彩和形态,因为宋代人饮茶崇尚乳白色,黑色茶盏更能衬托白的茶汤,更易观察茶汤上面的浮沫。
明代以前,茶汤的绿色都不被认可。到了明清,能泡出恰到好处的绿色茶汤就大获赞赏。茶只有用低于100℃的水冲泡才能呈现它本来的绿色,宋代即使可以做到只煎水不煎茶,但由于以白为尚,绿茶汤也被视为次等。及至明清,冲泡原味茶返璞归真,也确认茶的真色。(www.daowen.com)
参考文献:
1.《中国贡茶》(巩志著)
2.《闲来松间坐—文人品茶》(王镜轮著)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贡茶起源。各地方官府征集各种名茶以土贡(即地方主动贡献)名义进献朝廷。武王伐纣,巴蜀以茶等物品纳贡。
素面淡黄色带托
琉璃茶碗
法门寺地宫出土了二十件琉璃器,多为当时西亚、东罗马等地所进贡,仅这套琉璃茶托、茶盏具有中国风格,推断应出自中国工匠之手。这套茶托茶盏有气泡,吹制成型,为唐皇室珍贵饮茶器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