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皇帝品茶之选:普洱茶的皇室认可与社会评价

皇帝品茶之选:普洱茶的皇室认可与社会评价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反过来说,宋徽宗在品味上的细腻敏锐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清朝,有游牧民族基因的皇帝们则比较重口味了,日常菜谱油腻无比的爱新觉罗们,看中了普洱茶解油腻促消化的作用。乾隆皇帝曾经在诗中称赞“独有普洱号刚坚”,赞扬普洱茶的品质,从而影响到社会上对普洱茶的评价,“总以刚坚者为细品,轻松者叶粗味薄”。末代皇帝溥仪后来还对作家老舍回忆:“普洱茶是皇室成员的宠物,拥有普洱茶是皇室成员的显贵标志。”

皇帝品茶之选:普洱茶的皇室认可与社会评价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的个人偏好往往决定了一类茶的脱颖而出,成为贡茶,上行下效,带出一个甚至几个朝代的制茶与饮茶方式的流行指标。

宋朝出了个副业干得比正业出色多了的宋徽宗赵佶。他不盲从古人,更不理会同时代所谓专家茶人的进言,因为他自己就是专业茶人。估计陆羽要是生在宋朝,肯定不会像现在这么知名了。

现代人普遍嗜辣重口味的角度来看,宋徽宗绝对是个口味相当清淡细腻的人。他对白茶最是推崇,如果不是这位皇帝一再夸赞白茶之美,恐怕宋代也不至于唯白茶是尊。

腊茶又叫“蜡茶”,是对片茶的再加工:茶叶压制成型,表层再用芝麻油、麝香膏、糯米糊之类的油膏涂抹一遍,让它泛出蜡光,一是好看;二是便于隔潮,可以延长保质期。

研膏茶

最早在唐德宗贞元年间,福建建州茶就研成茶末后入模,叫作研膏茶,这种制法被延续下来,五代的贡茶就出现了北苑研膏,外面有一层青黑色的膏状物。后来为了减少研膏茶的味苦汤浓,又出现了加工更细腻、茶饼外观更有光泽的蜡面茶。

“他似乎对茶芽怀有异乎寻常的偏好,只喝早春和仲春采摘的茶,他索要的贡茶必须足够鲜嫩,在他的统治期间,每年最后一批茶都要在夏天之前完成,因为他老人家是不喝夏茶和秋茶的。”(详见《赵佶,最有权力的茶艺大师》)(www.daowen.com)

相对其他茶类,白茶的口味本身就偏淡,再加上茶芽的内含物质偏少,经由宋朝繁复的蒸焙研的制茶程序这么一趟下来,冲出来的茶汤,以现代人的口味来揣度,如果不是味觉特别敏感的人,能闻得到茶香都算厉害了。

反过来说,宋徽宗在品味上的细腻敏锐不仅仅是个人行为。相比唐朝文化的大气粗放,宋朝在整体风格上都是走内向细腻路线的。

诚如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分析所言,事物的兴废,与时代的好坏相关。到了升平之世,人心闲静,物品丰富,日常的必需品早就餍足了。天下的士大夫都试图过一种清雅的生活,闲暇时没人不肯花费精力拿出重金去啜英咀华。因此,宋徽宗在贡茶上的取舍才得以在整个朝野推而广之。

清朝,有游牧民族基因的皇帝们则比较重口味了,日常菜谱油腻无比的爱新觉罗们,看中了普洱茶解油腻促消化的作用。

乾隆皇帝曾经在诗中称赞“独有普洱号刚坚”,赞扬普洱茶的品质,从而影响到社会上对普洱茶的评价,“总以刚坚者为细品,轻松者叶粗味薄”。末代皇帝溥仪后来还对作家老舍回忆:“普洱茶是皇室成员的宠物,拥有普洱茶是皇室成员的显贵标志。”

当时世人对普洱茶也已经非常认同,特别赞扬其刚坚的品质,也就有了“普茶名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的记载。而冬饮普洱,夏喝龙井则成为清宫饮茶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