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贡茶古今:历史余烬与市场高温

贡茶古今:历史余烬与市场高温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龙颜大悦固然能成就一款茶品,但历史的余烬也足以烤焦一个茶区。在历史上最风光的北苑贡茶产区被改革开放以来的外销任务拖累。为了满足产量,大规模扩大茶园面积,种植品种单一。被保护得最好的龙井贡茶产区在西湖整体申遗成功后更加身价百倍。那18棵老茶树虽是后世补栽,所产的“贡茶”依然卖出每斤数万的天价。

龙颜大悦固然能成就一款茶品,但历史的余烬也足以烤焦一个茶区。

由于千百年来声名在外,加上近年国内茶叶消费热度上升,茶叶价格飞涨,茶园盲目扩张,生产趋于短平快,质量不稳定……是这些贡茶产区都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的现象。

在历史上最风光的北苑贡茶产区被改革开放以来的外销任务拖累。为了满足产量,大规模扩大茶园面积,种植品种单一。求量不求质的市场主导思想导致过度采摘和粗放型加工,精加工技术衰退,造成产品量大价低、茶农疲于奔命的循环,失去了历史的品牌优势。

曾被列入贡茶的当今名茶

云南

普洱茶

江西

宁红、婺源绿茶庐山云雾茶(古时名为“闻林茶”)

四川

蒙顶黄芽、巴岳绿茶

贵州(www.daowen.com)

贵定云雾茶、都匀毛尖、湄江翠片

陕西

紫阳毛尖

河南

信阳毛尖

至今依然声名大噪的武夷山产区虽然明星产品辈出,但是商人逐利,对土地过度开发开辟茶园对自然生态破坏的端倪已现。持续走高的市场需求使得大量的外路茶青混入武夷山产区加工,茶产品良莠不齐,以次充好,以至于在大众消费市场上,“喝到的茶和买到的茶不一样”,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消费陷阱。凭借旅游区的优势,“砍一刀反正日后不回头”的奸商心理让“武夷山”三个金字落满尘埃。

被保护得最好的龙井贡茶产区在西湖整体申遗成功后更加身价百倍。那18棵老茶树虽是后世补栽,所产的“贡茶”依然卖出每斤数万的天价。核心产区的老茶园茶品价格也日益走高。利益驱动下,茶农为了增收,大规模开山种茶。从改革开放到2000年,茶园面积扩大3倍。2002年后以收益更高的茶树新品种代替土茶,近年来,高亢的市场需求促生了来势汹汹的机械化炒茶和集约化生产,春茶季节,机器一天运转20小时才能满足市场需求,昔日西湖龙井的精工细作和雅致精神再无觅处。

在云南,普洱自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开启两百年进贡历史。但云南所产的各高端普洱茶品牌,也很少有人打“贡”字牌。追究下来,无非一个原因:消费者不买账。在十多年前,普洱茶刚火之时,云南曾掀起“考据热”,一些商人争相把地方县志上可考的某些区域的古树茶园买断,用围栏把“树王”圈起来,以作为生产“贡茶”的依据。如今把“贡茶”概念取而代之,或说换位继承的,是今天市场大热的“名山头”的产区概念—而这些名山头,其实多为昔日贡茶核心茶区,只是再不提皇帝威名而已。

六大茶山之一的易武曾经是一个偏僻小镇,如今每到茶季就挤满了各地来的茶商和茶人。知名酒店集团在景迈茶山上建了宾馆,而老班章那些有着黑色棚顶的哈尼族村寨已经全部变成豪宅。

过度采摘每年都导致一些老茶树的死亡。极度的商业竞争,大量涌入的财富,近乎朝圣心态的普洱粉丝,让茶区陷入深深的喧哗。为了满足市场,这些茶区必须聘请大量外来工人,增加现代化制茶机械,批量化生产茶品,甚至偷偷摸摸混入外山茶青以满足订货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