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学生然然的日记:
这天下午,天空阴沉沉的。老话说得好: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我想,这正是观察蚂蚁的大好机会。
于是,我跑到奶奶家的院子里,顺着墙根找蚂蚁。果然一会儿就找到了。好奇心使我蹲下身子观察小蚂蚁。只见一只蚂蚁驮着一块面包屑艰难地走着,不知道为什么,那只小蚂蚁腿一滑,食物滚到一边去了。我想:也许是小蚂蚁太累了怎么也扛不起这块面包屑了,想休息一下吧!咦,不对呀,小蚂蚁怎么匆忙地跑开了呢?难道它舍得丢掉自己找到的美味佳肴呀?我想,其中一定有原因的。我这样想着,索性端来一条小凳子,坐在那儿,一定要看个究竟。过了一会儿,来了一大群蚂蚁。我恍然大悟,原来那只小蚂蚁是去搬“救兵”了。蚂蚁们团住食物,动了,食物动起来了。只见这支队伍浩浩荡荡地前进,我似乎听到了它们的口号声。我感到很纳闷,那只小蚂蚁是怎么回去给它的同伴传递信息的呢?
这里,对于然然的疑问,我们可以说,蚂蚁之间一般是通过触角来联系的。蚂蚁是社会性很强的动物,彼此通过身体发出的信息素来进行交流沟通,当蚂蚁找到食物时,会在食物上散布信息素,别的蚂蚁的触角上的感受器能识别信号,它们会本能地把有信息素的东西拖回洞里去。
当蚂蚁死掉后,它身上的信息素依然存在,当有别的蚂蚁路过时,会被信息素吸引,但是死蚂蚁不会像活的蚂蚁那样跟对方交流(互相触碰触角),于是它带有信息素的尸体就会被同伴当成食物搬运回去。
通常情况下,那样的尸体不会被当成食物吃掉,因为除了信息素以外,每一窝的蚂蚁都有自己特定的识别气味,有相同气味的东西不会受到攻击,这就是同窝的蚂蚁可以很好协作的基础。(www.daowen.com)
按照上面的理论,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当一只蚂蚁发现一块食物,它在奔回蚁巢时的行动就会很匆忙,与另一只蚂蚁碰到一起时,就用两根触角互相触碰一下,刺激同伴去找食物。这样一个传一个,使更多的同伴受到刺激出来找食物。第一个发现食物者,在返回蚁巢时,已经在沿途留下了一些气味,这是从腹尖的肛门和足上腺体分泌出一种叫作路标信息素的分泌物。被动员出来的蚂蚁闻到这种气味就会顺着这个特殊的路标找到食物,并把食物搬运回巢。另外一些视觉比较发达的蚂蚁种类,平时认路主要是靠眼睛,被动员出来的同伴就会用眼睛四处搜寻。科学家认为,蚂蚁的触角触碰有一套复杂的方式,这些不同的触碰,就相当于它们的一套“语言”。
另外要指出的是,“白蚁”不是蚂蚁,白蚁除了与蚂蚁一样具有社会生活习性外,在生理结构上和蚂蚁有很大的差别。
知识小链接
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如果我们用手划过蚂蚁的行进队伍,干扰了蚂蚁的信息素,蚂蚁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爬。所以我们不要随便干扰它们。
蚂蚁为典型的社会性群体,具有社会性群体的三大要素:个体间能相互合作照顾幼体;具有明确的劳动分工系统;子代能在一段时间内照顾上一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