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瑶族饮食民俗-饮食民俗

瑶族饮食民俗-饮食民俗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瑶族的婚礼仪式向来古老、神秘,不但有着很多传奇色彩,也有着很深的民族文化底蕴。瑶族婚嫁是指瑶族青年男女从恋爱到举行结婚仪式的过程。按瑶族传统,举行婚礼的当天不是大日,第二天才是结婚的日期。在结婚当天,媒公和新郎一同前往新娘家迎亲。在迎亲当天,新娘往往会戴上瑶族的纯手工帽子。花瑶婚礼流程的主角却是在男女两家穿针引线的媒公,结婚这一天也不例外。

瑶族饮食民俗-饮食民俗

瑶族婚礼仪式向来古老、神秘,不但有着很多传奇色彩,也有着很深的民族文化底蕴。瑶族婚嫁是指瑶族青年男女从恋爱到举行结婚仪式的过程。

男女双方的恋情一旦确定,男方的父亲就会为孩子请媒人,因为瑶族奉行“无媒不成亲”的传统。一般情况下,父母都尊重儿女自己的选择,基本上不会干涉。男女双方关系确定后,男方父亲就请媒人到女方家问话(提亲),得到同意后,由媒人转告男方家里。男方得到女方答复后,男方父亲就带上槟榔、香烟、酒、猪肉等礼物和红包到女方家定亲,商量婚礼具体事宜,确定聘礼和女方送亲人数。男方父亲请人择好吉日,与媒人同往请亲家。请亲家时要送糖、饼、香烟、酒、猪肉等过礼礼物和礼金,还要按女方送亲人数送上切成玉米粒大小的槟榔和同等数量的红包,女方父亲用红纸每包放两粒槟榔包好,外面写上女儿结婚的吉日,红包一个,香烟两支,亲自登门送给亲戚朋友,意为请客,而收到这些礼物的人也就是女方家长恭请的送亲者。按瑶族传统,举行婚礼的当天不是大日(正式结婚日),第二天才是结婚的日期。客人到来吃的第一顿饭称为“吃晏”(午餐),第二顿饭称为“吃夜”(晚饭)。因为瑶族人多居住在边远山区,过去交通不便,送亲者和客人有的要走一两天(甚至几天)的路,都得提前赶来,因此习惯为举行婚礼的第二天才是结婚的大日。瑶族婚礼上有传统的长桌宴,长桌、炭火摆成一排,桌上大碗茶、喜糖、瓜子水果、烟一应俱全。新郎、新娘双方一唱一和,酒不断,歌不断,台下观众掌声不断。长桌宴上有瑶山土猪肉、瑶寨腊味、无公害蔬菜、鲜美山坑鱼,吃一桌原汁原味的瑶族盛宴是体会瑶族浓烈婚嫁气氛的绝佳方式。

山背是湖南省溆浦县葛竹坪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溆浦县的东部,地处武陵山区余脉、雪峰山北麓,是溆浦县最边远的山区村。整个村落依山顺势而建,居住着汉、瑶、侗等民族,以汉族为主。瑶族主要集中于山背村的沈家湾组,属于瑶族中独特的支系——花瑶,有230余人。[30]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当地瑶族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但他们始终保持着本民族所特有的风俗习惯,尤其是婚俗,从恋爱、订婚到成亲,都散发着古老而独具特色的韵味。[31]

山背花瑶结婚仪式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媒公领队去娶亲,至少几十人。由一个主媒公领着成对的男子前往女方家,通常其他迎亲的男子也叫媒公。在调查中,当地的长者告诉笔者,迎亲队伍中已成家的男子最好是有儿子的,若生的全部是女儿一般是不会被邀请迎亲的。他们认为,有儿子的男子去娶亲,这样新婚夫妇将来生男丁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在结婚当天,媒公和新郎一同前往新娘家迎亲。主媒公会一手提一只红冠大公鸡,一手拿着那把订婚时用的红油纸伞,其他媒公则会挑着沉甸甸的“红皮箩”[32]礼担。这些礼担主要是男方为女方家宴席准备的食材和为新娘做的新衣服。食材依据经济情况而有所不同,一般是鱼100斤、鸡蛋100斤、鸡100斤、豆腐100斤、牛肉100斤、香菇100斤、鸭100斤、鸡脚100斤、猪肉100斤、鸭脚100斤、大米100斤、鸡菌子100斤、米酒400斤、香烟1件。为新娘准备的服装一般有6套,服装色系以绿色、红色、黑色和白色为主色。在迎亲当天,新娘往往会戴上瑶族的纯手工帽子。帽子的底层用竹篾编成模型,中层用布或泡沫做垫,上层用红、黄、绿等彩色线编织。帽檐上安有各种装饰小吊坠,如小星星、小月亮等。新娘所穿服装,上身是一件绿色的外套和花色小马甲,下身是围裙,以黑色布为底、白色花纹为图案。同时配有色彩艳丽的腰带,主要是红色、黄色或者绿色。还要在胸前佩戴一面镜子,用以辟邪。[33]

到达女方家后的重头戏非朝门酒、拦门酒莫属。在新娘家噼里啪啦地放鞭炮后,新娘的家人和亲友都会前去迎接,并将媒公们的礼担从肩上接过来,挑进家里,而媒公们却被堵在门外,待喝了朝门酒、拦门酒之后才能进屋。所谓朝门酒,就是在新娘家门前三五米的地方摆一张桌子或一把凳子,上面摆四个空碗和几碗以肥肉和油煎豆腐为主的下酒菜,在一名男主持的招呼之下,由一名瑶家妇女将四个空碗斟满酒,敬给来迎亲的四位媒公。然后,双方家人各派一名代表对唱山歌,一般女方家会派一名精明能干的中年妇女与男方家的媒公对唱瑶歌。在对唱时,中年妇女会一边唱,一边用筷子将大块大块的肥肉塞进媒公的嘴里。(www.daowen.com)

喝朝门酒,既是双方的一场智力较量,更是一场精彩的表演,若媒公接不上来,就会被罚酒。而双方对唱的歌词则多为赞美对方、祝福新人的吉祥话,用他们的话来说,婚礼这天是吉祥的日子,讲“好听的话、漂亮话”,瑶歌唱得好,对新人来说就更加吉利。如媒公(唱):“我带新郎来接亲,你府礼仪高又深。办起酒席接待我,我不懂礼貌就喝起来。”

喝完了朝门酒,到了新娘家的门口,又要喝拦门酒。《仪礼·士昏礼》中迎亲是以新郎、新娘为主角,从迎亲、拜堂到入洞房,有一套烦琐的仪式。花瑶婚礼流程的主角却是在男女两家穿针引线的媒公,结婚这一天也不例外。媒公与男方亲朋去迎亲时,女方一般要摆三道拦门酒。第一道是在家门前,代表乡邻迎客;第二道在屋前禾坪,代表亲朋迎客;第三道在堂屋门口,代表主人敬客。花瑶拦门酒有酒有菜,摆在桌子上。女方家专门派人把壶筛酒,向宾客们劝酒劝菜。这时媒公作为迎亲代表,除喝酒之外,还要和把壶人进行言辞对答和对歌。辞令有着固定的说唱模式,多为祝福新人、赞美对方的话。如果媒公接不上把壶人的敬酒辞,宾客们就会被罚酒;如果媒公对得好,就会一道道顺利通过,踏进新娘家门槛。新郎挑着礼担夹行在送礼的队伍中,听从媒公指挥,到女方家后也多帮着做家事,大家并不特别理会两位新人。这说明花瑶婚俗虽然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但仍然固守着本民族的一些习俗和传统。[34]

喝拦门酒和喝朝门酒的礼仪程序基本相同,照样是对唱、敬菜敬酒,只是歌词略有变化。喝过拦门酒,主媒公第一个进屋,他将带来的红油纸伞恭敬地放置于堂屋正中央的神龛上,并向它拜三下。然后,女方家开席招待客人。

待迎亲队伍临近新郎家门口,鞭炮声、锣鼓声齐鸣。新娘家送亲的人又会摆上三道拦门酒,与媒公对唱古歌,阻止新郎将新娘接进男方家。在拦门酒后,新郎将新娘接进自己家门之前,会杀一只雄鸡“捏煞”,将鸡血围着新娘洒一圈,然后焚烧纸钱、洒酒,意味着为新娘去“煞”,以求吉祥。接着,新娘要从一堆火上跨过去,在众人的簇拥下走进新郎家的堂屋。[35]

湖南瑶族人民聚居区大都实行土葬,注重入土为安。在举行葬礼过程中,击铜鼓砍牛是最为隆重、民族色彩最浓烈的仪式,是葬礼之中的高潮。砍牛时,在一般情况下,须由死者大女婿执刀。如果大女婿不在家,则依次往下推。若死者无女婿,则由孝子的舅父执刀。在砍牛之前,女婿和助手要抬一箩糯米饭和一坛20斤左右的米酒,手拿两块挡箭牌,挎上从山上采集的凉粉果,在约定好的砍牛之日早上到死者家,用一个竹圈将糯米饭箩挂在死者家的门柱上。当女婿和助手到村子附近时,等候在寨子旁的死者族属,用凉粉果进行猛烈“阻截”,试探女婿是否勇敢,对死者是否孝敬。女婿和助手则一手执挡箭牌,一手用凉粉果攻击前进,直至将饭箩挂在门柱上,“战斗”才告结束。砍牛致哀后,每人都要吃一团糯饭和一些牛肉,然后为死者送葬。送葬队伍送葬完回主人家后,主人家便在院坝摆设长席,请送葬者就餐。长席是用芭蕉叶或长板摆成的,以笋壳做碗,以竹筒当杯,以木盆盛汤,大家围着长席盘腿而坐。瑶族传统,但凡宴请,都要安席,以示主家盛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