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侗族的所有祭祀中,最为隆重的是春节祭祀。春节,侗族俗称“过年”,侗语称“da nian”。
首先是在家里的祭拜。大年三十清晨,人们要煮侗家甜酒和侗家油茶来吃,煮熟后要先烧香、烧纸钱祭祀家里的祖先,烧纸钱时默念家里的祖先来吃油茶、保佑全家人平安,再用筷子挑碗里的油茶水洒些许在纸钱旁边,之后才开始吃油茶。吃完油茶才开始准备祭祀用品,把猪头、鸭子、鸡、猪肉切成小三角形(侗语称“道头”)放在大锅里煮沸,用盘子分开盛着,放在堂屋“天地君亲师位”的神龛下,在油盏上倒上茶油,放入草根条,点燃草根条,上三炷香,在神龛下各个小杯子里倒满酒,把糍粑放在盛有“道头”的碗里,最后烧纸钱。烧纸钱时默念祖先老人家保佑全家平安、无灾无难。把杯子里的酒倒在纸钱旁,再磕三个头或者作揖。之后再把祭拜的东西收了,家里的祖先祭拜结束。
其次是在大树下、庙里的祭拜。家里的祖先祭拜结束后,就是土地公、猪圈、牛圈等的祭拜。祭拜土地公是祭拜土地公菩萨,祈祷土地公保佑来年庄稼收成好。祭拜猪圈是祭拜猪王菩萨,祈祷猪长得肥大。祭拜牛圈是祭拜牛王菩萨,感谢牛为人耕地。接着就是去祭大树,祭大树是祭拜树神,保佑孩子像树一样有根、百年长寿。庙里的祭拜和家里的祭拜一样隆重,因为庙里有多尊菩萨像,可满足人们的各种祈愿,如求福、求平安等,所以一些有心的人会把家里的祭祀用品放在大锅里再一次煮沸拿到庙里祭拜菩萨,以表示他们求福虔诚的心理和对菩萨的尊重与崇拜。在油盏中倒上茶油,放入草根条,点燃草根条,再上香,每尊菩萨像前面上三炷香和一根蜡烛,剩下的香留在庙里,不用带回家;供上从家里带来的东西,包括肉、糍粑、豆腐、水果、糖果等,摆放好之后在各尊菩萨像前的杯子里倒满酒水;烧纸钱,默念各种求福词,在各尊菩萨像面前作揖或者磕头,在纸钱旁边倒掉杯子里的酒水。收东西,放鞭炮。庙里的祭拜结束。[18]
最后是在庵里的祭拜。庵里的祭拜一般是农历正月初一,主要是祭拜观音老母、太阳菩萨、玉皇大帝等各路神仙或者菩萨,其中最主要的是祭拜观音老母,观音老母是保平安、救苦救难的神仙,被称为“活菩萨”。庵里的祭拜和庙里的祭拜最大的区别是:庵里祭素,庙里祭荤。庵里祭拜时,清晨会有专门的人在庵里念经、卜卦等,人们还会在庵里吃斋,之后每个月都会到庵里集会念经、吃斋等。(www.daowen.com)
侗族人相信万物有灵,认为自然界各种物类和自然现象都有神灵主宰,并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而崇拜众多的神灵。侗族人崇拜龙,天边出现彩虹,叫作“龙喝水”。这时候谁也不能去挑水,也不能用手指彩虹。彩虹消失后要挑水,得先打一个草标丢入水中,说:“标吃先,我吃后。”舀一瓢水倾倒在地上,然后才挑水回家。据说,这样做,冒犯龙的责任就推给了草标;否则,轻者要得浮肿病,重者死亡。侗族人平时进山,要到水井里取水喝时,都要先打一个草标丢入井中,以免冒犯龙。侗族人还崇拜鱼,侗族人认同族或认亲,先得问问对方知道不知道三鱼共头,如果答得出,便认其为同族或亲人,否则,认为其是骗子。因为三鱼共头是侗族先民留下来的图腾符号,雕刻在侗寨鼓楼的正柱和鼓垫板上,谁也不敢毁坏,否则就是得罪祖先。侗族崇拜鱼还表现在饮食方面,主要是每临大事都离不开鱼。除请客送礼办喜事外,办丧事也用鱼。老人临终时,要用腌鱼送终,灵前必须供有大鲤鱼,以表示对亡者的尊敬;为死亡者吊孝也要用活鲤鱼,寓意死者的灵魂骑鱼到祖先那里去了。[19]
侗族每年收获新谷时都要祭祖。第一碗新米饭和用新侗禾糯酿的甜酒,要奉献在家龛之前;或者到深山里举行祭祖仪式,由寨子里最有威望的男性老人将葫芦里用新米酿成的甜酒洒在寨中公认为最美的、未出嫁的女孩子身上,这种仪式象征侗族子孙繁衍、兴旺发达,祈求祖先庇佑。[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