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侗族节日的饮食习俗与盛宴

侗族节日的饮食习俗与盛宴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侗族一年之中的节日众多,达数百个,既有全侗族共同欢度的节日,也有在各个村落、家族之间小范围庆祝的佳节。侗族重要的节日包括姑婆年、春节、尝新节、芦笙节、吃冬节等,节日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日常生产的各个方面。侗族有一个节日独具特色,这个民族专门为妇女设立了“姑婆年”。芦笙节是侗族生活中一个盛大隆重的传统节日,其隆重程度不亚于春节。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一的前后三天,就是侗族人的吃冬节,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


侗族节日的饮食习俗与盛宴

侗族一年之中的节日众多,达数百个,既有全侗族共同欢度的节日,也有在各个村落、家族之间小范围庆祝的佳节。侗族重要的节日包括姑婆年、春节、尝新节、芦笙节、吃冬节等,节日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日常生产的各个方面。

侗族有一个节日独具特色,这个民族专门为妇女设立了“姑婆年”。侗族人称农历腊月二十九为“姑婆年”,其意在期盼祖宗各代的姊妹出嫁后,过年时能回家探亲团聚。除食用日常过年的丰盛食品外,其饮食特色是用几个粑粑夹着酸肉、酸鱼敬奉祖先各代姑婆,再配以甜酒祭奠,说是有的姑婆不会饮烧酒,就饮甜酒,这说明了侗族尊重妇女的传统美德。[9]

除了在腊月二十九过小年,他们也在三十晚上过大年。侗族人不仅要犒劳辛勤工作了一年的人,还要特意给家中的猪、狗、牛、羊喂食特制的“年更饭”,用来祈求来年粮食丰收、人丁兴旺,这其中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愿。别有一番风味的是,他们还会给果树喂食,在果树上开一小口,放入“年更饭”,祈祷来年硕果累累。

农历正月初一早晨,侗族人都会吃鱼,寓意着年年有余、喜气连绵。吃鱼的时候也有讲究,按照长幼次序开始食用,由年长者起头,年幼者更不可不吃,否则会被认为是丢了一年的喜气。

芦笙节是侗族生活中一个盛大隆重的传统节日,其隆重程度不亚于春节。芦笙节每两年举行一次。时间定于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甲寨举办时聘请乙、丙等寨的芦笙队参加比赛,乙寨做东时又回邀甲、丙等寨的芦笙队参加比赛,如此往复,实际上侗族人年年都欢度芦笙节。每逢做东主持芦笙节时,除本寨青年男子做赛前准备外,寨中凡有未出嫁的姑娘,按每人五六斤糯米捐献,自己做成甜酒。到了芦笙节时,姑娘们打扮得漂漂亮亮,把香醇的甜酒装在木桶里,用侗族特有的鱼头扁担挑到芦笙堂上,沿途或者就地找来些清凉的山泉,将甜酒搅拌均匀,然后一碗碗地捧给其他各寨来参赛的客人。姑娘们一边送甜酒,一边兴高采烈地同客队的芦笙手谈笑风生,邀他们到寨中做客,请他们到家中吃饭,夜里到歌堂对歌,行歌坐月。[10]

立夏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也是侗族同胞的一个佳节。在立夏这一天,他们一定要吃粑粑。侗族俗话说:“立夏不吃粑,老虎挟他妈。”立夏这天吃粑粑又称“封蛇窿”,因为侗族人认为吃完粑粑后上山做事可以避免被毒蛇咬。(www.daowen.com)

对于地处湖南西南山区的侗族来说,吃冬节的嗜酸,就是一种他们无法割舍的味道。

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一的前后三天,就是侗族人的吃冬节,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侗家人会准备两种食物:“素酸”和“荤酸”。“素酸”是用自家产的萝卜和大头菜,通过特殊的腌制方法,做成酸萝卜和酸菜两道开胃菜,其中放了盐的淘米水以及糯米酒都是重要的腌制作料。“荤酸”则是侗家人的腌鱼、腌肉

在吃冬节里,侗家人用摆长桌合拢宴的方式,来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桌上有着各种酸味的菜肴,除了腌鱼、腌肉,酸豆角、酸藠头、酸水煮鱼也是侗家酸味的集中体现。

侗家人嗜酸,一是因为千百年来,侗族人在山里辛苦劳作,需吃耐饿的糯米食,糯米不易消化,因此需酸味开胃;二是因为侗族聚居地区地处深山,气候潮湿,食物不易保存,腌制是保存食物的方法,而酸味则是腌制后的味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