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土家族的居家食俗与宴飨

土家族的居家食俗与宴飨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土家族早期不重视食物的美观、质量而较多看重其实用价值,如他们做腊肉一类较易保存的食物只是为了更好地保存鲜肉,口味并不是其追求。土家族人杂居多于聚居,但其民族饮食习惯并未随着居住地的搬迁而消除,在居家食俗与宴飨中仍然保留着本民族特色。湘西土家族饮食文化可谓中华饮食文化中一朵靓丽的山花。[1]湘西土家族饮食的特点之一是以酸为魄。除此之外,土家族一日三餐还少不了油茶。

土家族的居家食俗与宴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土家族最初来自大山之中,在大多数时间里,山中炎热少雨,水流较少,因此土家族人多种植易打理的瓜果和易存储的旱粮。土家族早期不重视食物的美观、质量而较多看重其实用价值,如他们做腊肉一类较易保存的食物只是为了更好地保存鲜肉,口味并不是其追求。发展到近现代,受现代化发展过程与汉族文化的影响,土家族人更多地选择搬离原先的居住地,日常饮食也变得精细化、丰富化。土家族人杂居多于聚居,但其民族饮食习惯并未随着居住地的搬迁而消除,在居家食俗与宴飨中仍然保留着本民族特色。

湖南的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西的凤凰泸溪、古丈、永顺、龙山等地,1957年9月,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

湘西土家族饮食文化可谓中华饮食文化中一朵靓丽的山花。以土家族为主,包含苗、汉在内的山民在求生存、求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适应山居生活且有着营养保健功能的饮食文化,菜肴、饮品等都别有风味,具有可口、爽心、蓄力、怡神的品质,饮食方式也表现出亲和、温馨、热情、豪放的人文精神[1]

湘西土家族饮食的特点之一是以酸为魄。酸菜是湘西饮食的经典,是湘西人家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味,有“辣椒当盐,酸菜当饭”之说。在湘西,户户备有酸菜坛,似乎没有什么不可以做成酸菜,旧时酸菜常作为朝廷贡品。按照制作原料的不同,酸食可分三大类,即蔬菜酸、肉食酸、粮食酸。蔬菜酸是酸食中的主体,随蔬菜品种的不同而各具其名,如白菜酸、萝卜酸、辣椒酸、豆荚酸、野胡葱酸、青菜酸、茄子酸等。肉食酸顾名思义,是以动物肉为原料的酸食,如酸猪肉、酸牛肉、酸鸡肉、酸鸭肉、酸鱼等,酸鱼最有名气。粮食酸主要以粮食为原料,碾磨成粉拌辣椒粉腌制而成,有苞谷酸、糯米酸等。[2](www.daowen.com)

土家族平常一日吃三餐或两餐,在劳动强度较大时则吃四餐。如插秧季节早晨要加一顿“过早”,“过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汤圆或绿豆粉一类的小吃。据说“过早”吃汤圆有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之意。在日常饮食中,以苞谷面为主掺杂大米用鼎罐做成的苞谷饭是除米饭外最重要的主食,有时人们也会吃一些季节性主食,如绿豆饭、豌豆饭等。在有水田的地方,人们则将大米与苞谷面掺和着吃,食用方法是先将大米煮至半熟,再将苞谷面掺进去焖熟,黄白相间,称为“金包银”饭。

湖南人嗜辣,辣椒可以用来祛除湿气,而处湘西之地的土家族也不例外,土家族的菜肴以酸辣为主要特点。土家族人也喜爱豆制品,常见的如豆腐豆豉、豆叶皮、豆腐乳等。他们尤其喜食合渣,就是将黄豆磨细,浆渣不分,煮沸澄清,再加菜叶煮熟便可食用。在民间,人们通常把豆饭、苞谷饭加合渣汤一起食用。

除此之外,土家族一日三餐还少不了油茶。在武陵山区,土家油茶文化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中国茶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源远流长。清代的《来凤县志》记载:“土人以油炸黄豆、苞谷、米花、绿焦诸物,取水和油,煮茶叶和汤泡之,饷客致敬,名曰‘油茶’。”土家族民谚有“不喝油茶汤,心里就发慌”“一日三餐三大碗,做起活来硬邦邦”“一天不喝油茶汤,满桌酒肉都不香”,土家族人对于油茶汤的喜爱不言自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