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湘西苗族地区的合喜饭,通过礼物交换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湘西苗族地区的合喜饭,通过礼物交换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湘西苗族地区,一家来客,全家族相陪。人们认为通过礼物的交换加强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联系。[5]图1-1江华桐冲口瑶族长桌宴图1-2侗家合拢宴1图1-3侗家合拢宴2在怀化新晃侗族自治县的侗寨,人们将“合拢宴”作为一种文化旅游开发体验项目,来迎接四面八方的游客。在城步苗族自治县蒋坊乡的铺头村,也有类似的民俗称“合喜饭”。久而久之,这种和睦合喜的吃饭方式就这样流传下来,称为“合喜饭”。

湘西苗族地区的合喜饭,通过礼物交换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在湘西苗族地区,一家来客,全家族相陪。当地人认为来客人是全家族的荣耀。对于客人带来的礼物,如食物,家族中的女主人会先集中分享它们,之后再带一点回去给家人尝尝。第二天,先是主人家招待客人,第三天开始轮到别人家,或一家招待一餐,或几家招待一餐,直到轮遍,再聚集在主人家,用餐完毕才欢送客人。“来而不往非礼也”,欢送客人时,每家要送一份礼物,作为客人来时所带礼物的回报。人们认为通过礼物的交换加强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联系。在物资尚不丰富的时代,如果是少量客人,停留时间又不长,则一家一份佳肴聚一起宴请,这就是今天在很多苗族村寨依然存在的“长龙宴”,一些瑶族村寨称“长桌宴”(图1-1),侗族村寨则称其为“合拢宴”(图1-2、图1-3)。在城步苗乡,也有说法是苗家人热情好客,为了表达热情就要做丰富的菜肴盛情款待来客,但过去物资不像现在这么宽裕,所以就各家出几道菜招待客人,这样既显得热闹,又让主人家很有面子。湘西餐饮设施和器具,崇尚简约、节俭。餐厅四周的木柱常常用桐油刷得透亮,中间一溜四方桌子,根据人数多少任意拼接,“长龙宴”最长的据说摆到了100多米。人们常常因地取材,本地出产的陶土、竹子、藤蔓、生铁都是做餐具的材料,富有湘西农家特色。最有特色的是鼎锅,一般设在堂屋左边的火塘边,围绕鼎锅生出的一道道相关联的菜肴,以腊味居多。土钵头也运用广泛,不仅用于盛饭、盛菜,还用来煲汤、炖菜,大概是本地有陶土、加工简易的缘故。竹筒也有妙用,做菜、做饭、酿酒均可,取其竹香。[5]

图1-1 江华桐冲口瑶族长桌宴

图1-2 侗家合拢宴1

(www.daowen.com)

图1-3 侗家合拢宴2

怀化新晃侗族自治县的侗寨,人们将“合拢宴”作为一种文化旅游开发体验项目,来迎接四面八方的游客。人们将宴席摆成几十甚至上百米的“长龙”,桌上摆满了鸡、鸭、鱼、蛋等各式菜肴,主人和宾客相对而坐,且歌且饮,热闹非凡,侗家人热情豪爽的性情和独具魅力的传统饮食文化展露无遗。相传,侗族英雄吴勉带领义军经过一个侗寨,被寨老[6]留下做客。寨民知道后,家家都要留英雄吃饭,谁家都不相让,这时,寨中一个聪明的姑娘出了个主意,在寨子中间找了一块空坪,让每家出一道菜,拿来木板摆成长桌,把饭菜凑在一起,共同请英雄吃饭。又传从前侗乡发生过一次瘟疫,瘟疫来势汹汹,很快各个寨子中的寨民一个接一个地受了传染,许多人都病倒了。就在大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之时,有个寨子中来了一名年轻的郎中,他白天上山采草药,晚上挨家挨户给人看病、熬药、喂药,于是,寨子里的人得救了。为了报答这名郎中的救命之恩,寨子里一家出一道菜,合拢来摆成一桌席,用以感谢恩人,于是沿袭下来就成了今天招待贵客的“合拢宴”。[7]按照侗家习俗,开席之前大家都得围着摆各式菜肴的桌子转一圈,端起酒杯喝上三杯“转转酒”,用美酒表达彼此的祝愿。席间,最活跃的要数侗家姑娘,她们三五成群来到客人面前唱起对酒歌,如果客人对不上来或者不对歌,就会被罚酒。如果有客人不胜酒力想乘机溜席,阿妹们便连推带拉把客人团团包围,一阵劝酒歌再次响起,欢声笑语连成一片,让客人“醉”在侗乡才罢休,那场面真是让人开怀大笑。

在城步苗族自治县蒋坊乡的铺头村,也有类似的民俗称“合喜饭”。铺头村与绥宁关峡苗族乡交界,自古以来是城步、武冈入绥宁过怀化往贵州的必经要道。该县县志记载,该村开埠于唐朝末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因经贸活跃,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故命名为“铺头村”。“合喜饭”,到铺头不能不品尝!世人都知晓侗族“合拢宴”,却对城步苗家“合喜饭”知之甚少。“合喜饭”为铺头苗族流传千年的饮食习俗,凡有贵客到来,沾亲的村民就会每家出一道菜品,集中摆放在设宴地点,让客人吃得开心愉快。相传,铺头村古时常有土匪和猛兽出没,青壮年就常常聚集在村子外头进行抗击。初时,人们各自端着饭碗聚会,但回家夹菜添饭很麻烦,后来干脆就将饭菜端出来集中分享,这样不仅能让人们品尝到各家不同菜肴的味道,也能加深村邻之间的沟通交流。久而久之,这种和睦合喜的吃饭方式就这样流传下来,称为“合喜饭”。如今,铺头村每逢耍龙灯或大型议事活动都会举办“合喜饭”活动,家家户户自发端出菜肴欢聚在一起,大人们也会将小孩带来沾沾喜气。随着时光变迁,菜肴种类也不断翻新,不变的是铺头村村民和睦合喜的情怀。[8]

逢年过节和嫁娶互赠礼物时,苗族和土家族都有以猪腿作为礼物相送的习俗,通常将带尾巴的后腿(意为“齐全”)视作最重要的礼物,送给最为尊贵的长辈或客人,如舅舅、姑爹、女婿,以示礼数周全,对于其他亲戚,则可以送前腿或者一整块猪肉

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不仅体现在赠送礼物上,还体现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比如座次、陪客的安排。男女一般是翁媳不同桌,更普遍的是年轻的姑娘或媳妇不陪客。在土家族,宴客时一般是男左女右而坐。长辈往往被安排坐在最高级、最舒服的座位。常常要注意的是主客的关系,尤其是客人怎么吃。这反映着主人对客人的态度,反映着主人和客人的关系。

湖南苗族、侗族多以打油茶待客。客人要连吃四碗,寓意四季平安。客人吃第一碗用的是哪个碗,主人就接着用那个碗为客人盛来。客人多的时候需要用茶盘端来,主人会记住每位客人茶碗的位置,以示对客人的关心和尊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