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东麓,目前调查发现岩画点27处。其中,银川市境内较为集中,从北至南沿山分布有:大西峰沟、小西峰沟、白虎沟、插旗口、贺兰口、苏峪口、回回沟、拜寺口、水吉口、滚钟口、红旗沟、柳渠口等12处。根据分布区域,这一带的岩画可分为:山前草原岩画,主要分布于石嘴山区、惠农县境内贺兰山北段沟口外洪积扇荒漠草原上;山地岩画,主要分布于贺兰山中北段,多凿刻于深山腹地的崖壁上;沙漠丘陵岩画,主要分布于贺兰山南段卫宁北山。
贺兰山东麓岩画内容主要有牧猎、祭祀、娱舞、战争、交媾等古代北方游牧部落生产生活的场景,以及羊、牛、马、驼、虎、豹等多种动物图案和抽象符号,具有原始氏族部落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文化特征。
贺兰山东麓岩画的初始创作年代,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学者周兴华、艾天恩等人持此观点。周兴华认为少量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大部分属于中石器、新石器时代,少量延续到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也有若干作品出自秦汉以后,近至宋元、西夏。二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学者钟祝辉、李树俨、高文宁、刘贻清等人持此观点。刘贻清认为贺兰山岩画至少不迟于青铜、铁器时代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5000年以上,较晚的延至明清或更近于今。多数学者支持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观点,他们通过贺兰口岩画分布区内发现的许多具有齐家文化特征的石器和陶片,佐证了自己的观点;三是早期铁器时代,一些学者认为贺兰山东麓岩画上限应当在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即青铜文化至早期铁器时代。
从分布区域上讲,巴彦浩特岩画与贺兰山东麓苏峪口以北至大西峰沟岩画相似,分布于沟口冲积扇荒漠草原上,但其沟口内尚没有发现岩画,与之又有一些区别。
从题材内容上讲,巴彦浩特岩画与贺兰山东麓岩画的联系还是非常紧密的。总体上看,巴彦浩特岩画中反映的内容在贺兰山东麓岩画中的各点中都能找到一些联系,有些除了在内容上十分一致,在制作手法、造型艺术风格等方面也高度一致,可以判定为同时代或同一游牧部落的人们所创作的作品。(www.daowen.com)
哈喇乌沟口岩画
贺兰山东麓岩画——人面像
相对于贺兰山东麓岩画的深入研究,巴彦浩特岩画刚被发现,尚无很深入的研究,其在地缘和内容等多方面与贺兰山东麓岩画的紧密联系,是我们不能忽视和回避的,沿山分布的诸多东西自然通道,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其在地域早期文化交流上所具有的孔道作用。贺兰山东麓岩画的丰富研究成果,必然为巴彦浩特岩画,乃至贺兰山西麓岩画、阿拉善岩画研究提供很好的帮助。而巴彦浩特岩画的发现与研究,使我们窥见一个完整的贺兰山岩画群,窥见一个完整的以贺兰山为中心的早期草原文化圈,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贺兰山岩画。
科学井岩画——人面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