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浩特镇是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三级政府驻地,是全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镇总面积780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办事处,16个社区居委会,7个牧业嘎查,5个农业村,驻镇单位556个,是一个典型的工农互补、农牧结合、城乡一体的建制城镇。
巴彦浩特岩画所在的贺兰山西麓地区有着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巴彦浩特细石器遗址、鹿圈山齐家文化窖藏遗址、头道沙子遗址等许多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遗存所反映的以细石器工艺系统为主的早期牧猎兼顾采集的文化面貌,以及岩画中北山羊、岩羊、黄羊、盘羊、虎、豹、狼、鹿等大型野生动物所反映的早期自然生态环境,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巴彦浩特岩画有着更早的历史文化渊源。
头道沙子遗址采集的石磨盘
贺兰草原石围遗址
贺兰草原积石墓(www.daowen.com)
贺兰山西麓沿线发现了许多大型早期石围遗址和环形石圈墓、石棺墓、石堆墓。调查中在巴彦浩特岩画分布区附近发现了13处早期石围遗址和石圈墓,其中,哈喇乌沟口岩画分布区域内有10处,A区有7处,B区有2处,C区1处;折腰山岩画附近2处。这些遗存其形制与我国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西北等地发现的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的遗址较为一致,应该与古代草原民族从事畜牧和游牧经济生产活动有关。今后,随着调查与研究的深入,它们与巴彦浩特岩画的关系定会进一步得到揭示。
此外,贺兰山西麓沿线一带分布的一系列汉代烽燧、城障遗址,西夏时期的窖藏(孪井滩、巴彦浩特)、城障、烽燧遗址,明长城、烽燧、城障遗址不仅体现了中原农耕文化的军事存在,更体现了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也为我们深度解读梳理本区域内岩画遗存所反映的古代草原文化的发展脉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贺兰山西麓发现的细石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