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赤壁之战》:翁偶虹文集回忆录

《赤壁之战》:翁偶虹文集回忆录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内定的献礼剧目有《赤壁之战》、《西厢记》、《摘星楼》、《龙女牧羊》、《生死牌》、《野猪林》等。《赤壁之战》的编写计划,原定根据传统剧目《三国志》加以精减,由“激权激瑜”起,包括“舌战群儒”、“临江会”、“群英会”、“草船借箭”、“连环计”、“借东风”,至“火烧战船”止。我们分析了赤壁之战的决胜因素,提炼出《赤壁之战》教育意义的中心,总结为“团结对敌,以少胜多”。

《赤壁之战》:翁偶虹文集回忆录

一九五六年至一九五八年之间,全国戏曲界出现了一个编演革命现代戏的高潮,中国京剧院当仁不让。我曾采取当时香港发生的一个教育事件,编写了《香港怒潮》剧本,由京剧院三团李宗义、李慧芳、赵炳啸等演出。随后又为二团张春华编写了《鸡毛信》剧本,它描写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富有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的牧羊少年的英勇事迹。从故事的情节来看,全剧动作性强,希望春华通过表演艺术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可敬可爱的海娃。春华对剧本很感兴趣,只是顾虑到剧中那与海娃共始终的羊群如何处理,如何安排,如何使羊群的羊也能做到性格化。几经研讨,迄未落实,而二团的排戏任务又多,这样就把《鸡毛信》的排演日程推迟,终于一再延宕,直到一九六四年戏曲舞台上大演现代戏的时候,也未能实现此剧的演出。

我还接受院领导的指派,导演景孤血编写的《古往今来十三陵》。此剧前部古装,后部时装,戏幅很长。在接受导演任务之始,我先整理了剧本,精简场数,突出人物,力求京剧化,避免“话剧加唱”。好在我与孤血知交多年,他是信任我的。当他看了改本之后,也心口如一地同意作这样的修改,阐明他对于编剧与导演互相默契、互相补充的一些看法。艺术上的思想达到统一,实际工作就能迎刃而解,所以戏排起来倒也顺畅。不过,我的神经衰弱病新愈未固,不敢在人数繁多的场子里过于活动,感谢院领导体念下情,特地又为我安排了陈金华为助理导演。他是张春华的师兄弟,本工武花脸,能戏很多,经验丰富,颇有导演才干,有些群众场面,都由金华代为指拨,所以《古往今来十三陵》的排演成功,与其说是我任导演,毋宁说是陈金华起了超越导演的作用。剧由三团演出,李宗义、李慧芳、黄玉华、赵炳啸、李元瑞等分别担任了主要角色。当时,田汉同志也编写了话剧《十三陵水库畅想曲》,与京剧《古往今来十三陵》恰成为及时的姊妹篇。田汉同志看过《古往今来十三陵》之后,对于前部描写明代帝王修建十三陵、奴役人民、压榨百姓的故事很感兴趣。

随着编演现代戏的高潮,又涌起编写国庆十周年献礼节目的高潮。在院长马少波的领导下,响应各条战线大放卫星的号召,院里成立了卫星剧目办公室。内定的献礼剧目有《赤壁之战》、《西厢记》、《摘星楼》、《龙女牧羊》、《生死牌》、《野猪林》等。《野猪林》已然是定型杰作,毋庸润饰。《龙女牧羊》是为院长梅兰芳准备的,后又改为《穆桂英挂帅》,由陆静岩、袁韵宜根据豫剧改编。《西厢记》由田汉同志执笔编写。其他三个节目,都落在我的头上。《赤壁之战》的编写计划,原定根据传统剧目《三国志》加以精减,由“激权激瑜”起,包括“舌战群儒”、“临江会”、“群英会”、“草船借箭”、“连环计”、“借东风”,至“火烧战船”止。少波同志和我商量,尽量保留传统的精华,压缩场数,分写两本,两场演全,由我执笔,少波润色。

全部《三国志》,从程长庚、徐小香、卢胜奎、杨月楼、钱宝峰、黄润甫等鸣世之后,塑造出脍炙人口、千秋楷模的“活鲁肃”、“活周瑜”、“活孔明”、“活赵云”、“活曹操”,称得起是京剧传统剧目的镇库之宝。幸得萧长华先生继承了当年的表演艺术,又从他自己的艺术见解出发,几度剪裁剧本,传之于“富(喜)连成”。我有幸曾看到“连”字科马连良、程连喜、王连浦等,“富”字科谭富英、茹富兰、沈富贵、陈富瑞等,“盛”、“世”两科的李盛藻、贯盛习、叶盛兰、叶盛章、萧盛瑞、袁世海等的《激权激瑜》、《舌战群儒》、《临江会》以及《群英会》、《烧战船》,屡见而记忆犹新,列贤声容,如在目前。所以压缩这个剧目,能够心中有数,不致蹈买椟还珠、削足适履之失。只用了十天的时光,厚厚的两本,呈与少波同志。当时议定,由中国京剧院与北京京剧团通力合作,不只把当时众望所归的标准孔明马连良、标准周瑜叶盛兰、标准蒋干萧长华、标准曹操袁世海、标准黄盖裘盛戎等荟萃一堂,还要在谭富英、李少春、李和曾三位名须生中遴选鲁肃、张昭,并敦请李多奎演吴国太,李洪春演关羽,其他人选,当然循级而上,力求精整。一周之后,我正在文学组开会,少波同志把我修改的两个剧本亲手交与我,在封皮上写了几行字,意思是剧本剪裁适度,人物突出,另有方案,再议再决。我在修改这两部剧本的过程中,已预料到剧分两本,两场演完,时间既不经济,故事也不集中,可能不会付诸实现,姑以习作出之。现在看到少波同志的批示,并不憾于十日之徒劳,反欣不幸而言中。

过了两天,又在卫星剧目办公室开会,与会的都是当时领导戏改的文艺工作者:李纶、任桂林、阿甲、马少波。只有我是个创作人员,叨列末座。首先,少波同志略谈了我修改的两本《三国志》,谬奖之余,谈到戏分两本,两场演全的不利条件。并说,文化部副部长刘芝明同志很支持这个戏的改编,力促中国京剧院与北京京剧团联合演出。通过讨论,决定以刘副部长挂帅,由李纶、任桂林、阿甲、马少波和我,成立《赤壁之战》创作组,尽量把这古代十大战役之一的赤壁之战,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结合传统的精华,突出战役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教育意义,唯一的要求是一场演全。方案既定,两本之作,自然推翻,又要在《群英会·借东风》的原来基础上,再起炉锤,重新结构。我们分析了赤壁之战的决胜因素,提炼出《赤壁之战》教育意义的中心,总结为“团结对敌,以少胜多”。全剧的艺术感染性,总结为“在强烈的外部矛盾中又穿插着更强烈的内部矛盾”。全剧的艺术对衬性,总结为“主战派与主降派的激烈矛盾,团结意识与嫉妒意识的激烈矛盾”。在传统的《群英会·借东风·烧战船》里,对于这些意识的渲染,多半交织于显霍与晦暝之间,想要达到新的要求,除增加关目,点染情节之外,还必须用“阔幅裁衣,择布而割;双鸡供膳,取洎以餐”的方法,大胆地删缩合并,而又不能抛弃了脍炙人口的传统精华。最后约定,创作组分头酝酿,各抒己见。在第二次会议上,一致认为在“群英会”之前,必须写出曹操的重兵阵容,突出主题“以少胜多”的“多”,这一场要气势煊赫,定名为“藐江南”。下面接演孙、刘携手破曹,必须写出刘备孙权两方面的战前准备和团结对敌的过程,在尽量浓缩下,决定增写两场,一场是“决策过江”,写鲁肃面见刘备,敦请孔明;一场是既要压缩又要发展的“孙刘盟成”,包括以黄盖为代表的主战派与以张昭为代表的主降派两派之间的斗争,和以孔明为主导、鲁肃为衬托的“激权激瑜”。以下即接“群英会”、“蒋干盗书”、“回书斩将”、“对火字”、“草船借箭”、“打黄盖”,删减了蒋干二次过江,庞统献连环计,而加入周瑜与黄盖的“壮别言志”,描写黄盖诈降之前,周瑜夜来慰问,互相鼓励的必胜信心。还要增写曹操骄兵必败的“横槊赋诗”。孙、刘两方预争胜利果实的“借荆州”,定名为“龙虎风云”。以下的“观风得病”、“开药方”、“借东风”、“烧战船”,则萧规曹随,俱遵传统,只在个别台词上作些润色加工而已。会上议定,前部增加的“藐江南”、“决策过江”、“孙刘盟成”,由阿甲同志执笔,后部增加的“壮别言志”、“龙虎风云”和修润通场,由我和少波同志执笔,克日完成。又通过两次讨论,定稿后,由刘芝明副部长出面,与北京京剧团做了协定,《赤壁之战》和《西厢记》均由两方合演,即日着手准备排演工作。

《赤壁之战》成立了导演团,成员是阿甲、马连良、李少春、李慕良、钟灵、刘吉典、赵金声、任桂林、李纶、张东川、张梦庚、马少波和我。音乐设计是李慕良、刘吉典、赓金群。美术设计是钟灵、赵金声、安振山。在导演团安排角色的会议上,采取民主协商的办法,各位表演艺术家都展示了高姿态的思想境界,表现出虚心谦让而又愿各展所长的美德。《赤壁之战》需要四位担任过主角的老生——孔明、鲁肃、刘备、张昭,三位担任过主角的花脸——曹操、黄盖、孙权,还有翎子生周瑜、方巾丑蒋干。马连良第一个发言说:“照例我演《借东风》是前部鲁肃,后部孔明。但是我在上海曾与周信芳合作,我演全部孔明到底,信芳演前部鲁肃、后部关羽。这次两团合作演出,我就援例孔明到底。鲁肃一角,请富英或少春担任。”李少春听到这个提议,对于鲁肃一角,不但谦让谭富英,还推荐李和曾。和曾则谦让谭、李,自己愿担任刘备或张昭。谭富英从剧本出发,分析了增添刘备这一人物的重要性,他说:“刘备的戏虽然不多,却关系到三国鼎立的一个重要方面。我想在这个戏里,创造一个新的刘备形象。张昭这一人物,也需要重新塑造,似以高派为宜。”和曾应声笑答:“那就是我的张昭了。”少春也应声而笑地说:“您三位这样谦让,各自认了自己的角色,虚席以待的鲁肃,我只得义不容辞,但是我也希望演一演这个新增添的刘备,学一学谭先生的楷模。我们在排练时,都排练,将来可以调换着演,这正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也是一个实践的好机会。”大家都赞同少春的意见,就议定了马连良的孔明,李和曾的张昭,谭富英、李少春轮流换演鲁肃、刘备。在这种谦虚互让的气氛中,三位花脸也自然迎风而上,顺流而下。袁世海的曹操,久已有口皆碑;裘盛戎的黄盖,素以四句[散板]而获五个肥彩著称,何况新的剧本又在“盟成”一场为他安排了对唱,在“壮别”一场安排了周、黄之间铢两悉称的唱、念、做、表,袁“曹”裘“黄”,无须谦让了。孙权一角,景荣庆、苏维明都可担任,而苏维明却谦让于景荣庆,自己独任群英会上监酒的太史慈。周瑜之席,自然是叶盛兰。蒋干原拟特请萧长华先生,预计演出场次蝉联,不敢重劳前辈,公议推荐孙盛武。如此虚心谦让、民主协商的气氛,当然也感动了其他角色。导演团在两团的演员之中,尽量遴取上选,曹将方面,由刘永利饰张郃,马崇仁饰文聘,陈元昌饰曹洪,刘元汉饰夏侯惇,陆洪瑞饰许褚,张滨江饰张辽,高韵芬饰李典,江金爵饰乐进,李益春饰蔡瑁,李维坤饰张允,冯玉亭饰毛玠,董德义饰于禁,霍德瑞饰焦触,孙德印饰张南;曹幕方面,由李继曾饰荀攸,李世霖饰程昱,张盛利饰刘馥;吴将方面,由苏维明饰太史慈,钮凤华饰甘宁,王鸣仲饰蒋钦,董德林饰韩当,耿少义饰周泰,高宝贤饰丁奉,张韵斌饰徐盛;吴幕方面,由李幼春饰赵达,霍德瑞饰步骘,李金鸿饰陆绩,罗世保饰薛综;曹方派来诈降的蔡中、蔡和,也由茹富华、闵兆华分饰,茹富华就是后来北京京剧团独演《赤壁之战》时的周瑜,闵兆华就是现在李世济剧组中独当一面的小生角色。至于杨少春、张少武、陈志忠、宋春茂、程长松、关长明、贾荣年、王元信等饰演的吴兵,李维坤、李益春、谷春章、王孝忠、杨健春、郝鸣振、张长保、王江华等饰演的曹兵,都是以武戏里重要配角的地位,前后赶场,分担两个角色。乐队工作人员,也集中了两团的精华,由谭世秀、王德元、赓金群分任鼓师,李慕良操京胡,王咏泉操二胡,高文诚操弦子,高文静操月琴,姚品一操秦琴,秦树勋操中阮,沈玉才操中胡,李铁三操低胡,迟景荣、彭承林吹笛、笙,崔永魁吹唢呐,马连贵、郭起先操大锣,黄景崇、白铁成操小锣,张庆云、杭世维操铙钹。这样的阵容,真可称得起是群英毕至,蔚为大观。(www.daowen.com)

全剧详细场目十五:一、藐江南,二、决策过江,三、盟成,四、拜帅,五、盗书,六、中计斩将,七、火攻计,八、借箭,九、打盖,十、龙虎风云,十一、横槊赋诗,十二、壮别,十三、借东风,十四、火烧赤壁,十五、鏖兵败曹。新写的场目与传统的关目衔联演出,尚能水乳相融,无生硬之感。当时广告刊出,轰动了全国各省市的京剧爱好者,乘车旅京赶来观看的,不可胜数。演出三场之后,当时听到有两种不同的反映:一种是认为在传统《群英会·借东风·烧战船》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场目,注入了新的血液,把赤壁战役的历史背景和后果,勾勒得清楚多了;刘备、孙权、张昭等以重要人物出现,在完成剧本所赋予的最高任务过程中,也各自发挥了表演艺术。对于传统词句的修润,也表示同意,例如孔明在“借箭”里唱的“造箭令分明是暗藏匕首,三日限必笑我自吞钓钩。怎知我测天文早已料就,自有那赠箭人,我一礼全收”,在“借风”里唱的“天堑上风云会虎跃龙骧,设坛台借东风相助周郎。曹孟德占天时兵多将广,领人马下江南兵扎在长江。孙仲谋无决策难以抵挡,东吴的臣武将要战文官要降。鲁子敬到江夏虚实探望,搬请我诸葛亮、过长江、同心破曹、切磋商量。那曹孟德胜者骄自锁停当,用火攻少东风急坏了周郎。我料定了甲子日东风必降,南屏山设坛台假踏魁罡。从此后三分鼎宏图展望。诸葛亮上坛台观看四方。我望江北锁战船横排江上,谈笑间东风起,百万雄师、烟火飞腾、红透长江。一阵风留下了千古绝唱,赤壁火与江水一脉分香”,不但观众表示赞同和欢迎,就是素以此剧驰名全国数十年的马连良先生,也是欣然接受,击节赞赏,按词度曲,一个字一个字真真着着地唱出来而又不变原腔,直到如今,仍留有当年的录音,不时在电台播放。又例如“拜帅”一场的坐帐,改为周瑜、孔明、鲁肃分唱引子,同上高台,观众也认为比传统的气氛雄伟。总的评价是:在“推陈出新”的戏改政策指引下,确实做了一番尝试性的有意义的工作。另外的一种反映,却认为传统戏精致绝伦,悬之国门,亦不能更动一字,可以说是家弦户诵、喜闻乐见的精品,何必多此一举,妄加增删?虽然尽量保留了原有的精华,毕竟是面目有异。而在这两种不同的反映中,对于剧中新添的“横槊赋诗”和“壮别言志”两场戏,却都表示特殊的喜爱。

“横槊赋诗”并不是新起炉锤,只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做了些加工,成功的关键当归功于郝寿臣和萧长华两位先生。原来“横槊赋诗”这个折子,在“喜连成”时代曾由萧先生授予王连浦(小金钟),时常演出。袁世海崛起后,萧先生亦拟授而薪传,因故未能实现。郝寿臣在酣排新剧之际,也曾久思演此,碍于场面庞大,需人甚多,一般剧社,无能为力。现在世海庆遂其志,得到萧先生之再次加工,郝先生之多方襄助,演来更为出色。如曹操原唱[导板]、[流水],郝先生认为不够气魄,乃改为[导板]、[原板]再转[流水];宴间的几次大笑,郝先生分析了当时曹操的思想感情,要求一笑有一笑的内容,一笑有一笑的发展,列举狂笑、傲笑、睥睨之笑、骄盈之笑的各种演法,刻画出踌躇满志、“固一世之雄也”的曹操自己播种了赤壁惨败的后果。世海以尊师之诚,益以自励之志,冥思苦索,深刻地挖掘曹操的内心活动,选用夸张而适当的艺术手段,终于成功地塑造出“把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操形象,至今仍保留了当年的录音,闻其声如见其人。

“壮别”则完全是新的创作。编写“壮别”一场的动机,是在研讨全剧提纲的时候,李纶同志感到黄盖这一人物非常可爱,遗憾的是赋予黄盖表演的机会很少,能不能浓墨重彩地写他一场,以突出这位白发将军的丹心壮志?我是熟于演出黄盖的,在我演出的剧目中,对于黄盖这个人物也有偏爱,同时对于他在全剧中的表演艺术和表演机会也十分熟悉。我提议:要增添黄盖的戏,用独场写个人,不过是唱段而已,必须有其他人物互相陪衬,才能增色扬辉。原剧中周、黄定计一场,笔墨不多,却非常动人,尤其是这位白发将军与倜傥周郎的形象,浑如老圃黄花,春岭玉兰,更能挥发出诗意般的慷慨气氛。假若在“打盖”以后,增写一个周瑜夜慰黄盖,互相鼓励的场面,既擢黄盖于高峰,更渲周瑜于秋水,这样不但黄盖的形象突出了,周瑜也将更为饱满。大家同意我的提议,定名“壮别”,由我与少波同志合写,仍然是我写初稿,少波润色。我在构思之际,酝酿了几个方案:先上黄盖,则与“打盖”后黄盖、阚泽定计的上场合掌,何况这场戏的行动线,主动者是周瑜。还是周瑜先上为宜,可又不能像话剧那样冷寂地只凭借面部的表情,应该必须有唱,唱什么呢?在小生的唱腔中,用[娃娃调]显拖,用[二黄原板]显冷,都不合适,只得别开生面地运用昆曲。于是我选用了简练而富有慷慨气氛的[杏花天]引子,柷其端而扬其绪。[杏花天]只有两句,我填的词是“大江东去浪滔滔,描不尽英雄怀抱”。上场定了,下面接写周、黄晤面,用什么样的格律渲染英雄怀抱?叶盛兰和裘盛戎均以唱胜,写唱是必要的,但不能张嘴就唱,必须蓄势以衬,惜墨如金地写上两段,争取点睛之效,兼餍听众之耳。开唱之前,怎样衬托,怎样蓄势?用一般的白口叙述“苦肉、诈降”的重要性,等于“翻瓤子”(重述前情的术语);想象描绘诈降的后果,又无异于开“空头支票”。最后决定用诗句的格律写几段有含蓄性内容的对口律白,争取能够涌现出情景交融的意境。我尝试着写,少波同志又做了细致的润色工作。律句用五言,采取古诗的风格。在周瑜唱完[杏花天]引子之后,命亲随悄悄地请上黄盖,黄盖念:“明月照江东,破浪待长风。何期睹英姿,豪气贯长虹。”周瑜接念:“珍重百战身,斗酒送英雄。举火乘风去,将星飞太空。”黄盖接念:“狂澜须力挽,易水走从容。踏破千层浪,只手擒苍龙。”周瑜激动地赞扬了黄盖并互相交代了整装待发的劲旅。黄盖再接念:“慷慨辞故国,含笑入刀丛。滚滚长江水,英雄血洒红。”蓄势已足,周瑜即接唱[二六]:“浩然正气冲霄汉,惊醒了星斗闪闪寒。骇浪奔涛增婉转,风叱云咤也缠绵。老将军珍重此身经百战,珍重了东风初送第一船。(转[快板])大江待君添炽炭,赤壁待君染醉颜。漫道是长城堆在江北岸,长城却在老将肩。松柏劲骨当岁寒,愿君谈笑而行谈笑还。”黄盖接唱[西皮原板]:“壮志凌云白虹贯,壮哉都督赠豪言。六十年来尘扑面,今日才得洗汗颜。(转[二六])说什么创业开基经百战,说什么鲸鲵阵里骋雕鞍。大丈夫岂能够老死床笫间,学一个丹心报国马革裹尸还。(转[快板])我把长江当匹练,信手舒卷履平川。东风起、烧战船,应笑我白发苍苍着先鞭。烈火更助英雄胆,管叫那八十三万强虏灰飞烟灭火冲天。收拾起风雷供调遣,百万一藐谈笑间。”周瑜接唱[散板]:“大丈夫能把乾坤变,何惜萧萧易水寒。斗酒奉赠壮虎胆——”黄盖接酒,接唱末句:“这斗酒酹东风扫荡云天。”剧本写好之后,全组通过,打印了几十份,遍发各位演员和领导同志。不知通过什么渠道,剧本传到当时的北京日报社,却把这一场新写的“壮别”刊登出来,并由李克瑜同志插图,十分醒目。许多熟识的朋友看到剧本,又知道将由叶、裘二位合演此折,都抱着“看好戏”的信心,谆谆鼓励。通过叶、裘二位的精湛表演,果然把这场“壮别”演得有声有色,展现了诗意的境界。在新写的场目中,当以此场为最受欢迎,其次是“横槊赋诗”。

不料在演过三场之后,一位负责宣传工作的领导人,竟指令删去此场,理由是:黄盖诈降,如同今天战士的炸碉堡,全凭一鼓作气的精神,不需要他的领导再慰问他、鼓励他,如此慰问鼓励,等于扯黄盖的后腿,副作用不可不防,删去为宜。所以,《赤壁之战》在演出三场以后,观众虽然看到节目单上刊有“壮别”的唱念词句,却看不到“壮别”的舞台演出了。有些观众以失望的情绪纷纷询问,院方只得以“戏幅过长而删减”来答复观众。有些知道底蕴的人都不同意这样的硬性删减,认为三国时代的黄盖、周瑜有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思想局限性,不同于今天战士的觉悟。周瑜慰问黄盖,出于古人之间的深厚感情与共同志愿,言志壮别,既不悖于历史的真实,也不致有什么副作用会影响今天人们的思想。尽管舆论如此,可是直到出版了《赤壁之战》剧本,此场仍付阙如。不只当时的观众一致感到遗憾,直到今天,许多有志于繁荣京剧节目的同志,仍以惋惜的心情,既痛夭折于当年,更憾未复于今日。叶派传人叶少兰、裘派传人方荣翔,几度请我重写此场,合作演出。“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我不敢以千金而视敝帚,但对于裘、叶二派传人的一片热诚,当然是义不容辞了。一九八四年在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的电视节目里,他们二位又把当年盛兰、盛戎合演“壮别”的风光,重现于荧屏之上。但因时间上的制约,删减了部分对白,未免美中不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