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回忆录卷:翁偶虹文集《十三太保反苏州》

回忆录卷:翁偶虹文集《十三太保反苏州》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三太保反苏州》是根据传统戏《五人义》重新改编而成的。江南武生,能者更多,剧名有时贴为《反苏州》、《闹苏州》或《看看苏州人》。同一风格的题材,只能集浓芳于一花,不能分余芬于双萼,我便更多地参考了《万民安》的情节,把精华部分集中在《五人义》里,定名为《十三太保反苏州》。《十三太保反苏州》既然以歌颂劳动者“五人义”为主,剧情自然是围绕这五位义士来发展,时代背景也稍有移动。

十三太保反苏州》是根据传统戏《五人义》重新改编而成的。它原是昆曲《清忠谱》中的一折,京剧演来,仍遵昆曲原型,与《麒麟阁》、《宁武关》、《林冲夜奔》等戏同属并昆为京。主角周文元,例归武丑、武生两门抱演,最早以此享名的是麻德子(德子杰),传于王长林,再传于叶盛章。杨派武生创始人杨小楼,每逢夏季必露演此剧,为的是扎扮简爽。江南武生,能者更多,剧名有时贴为《反苏州》、《闹苏州》或《看看苏州人》。叶盛章动议改编,期望切切,我毅然应允,兴致勃勃。这是因为在北京解放之后,我们受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教育,思想觉悟有所提高,创作思想开拓了新的境界。我没有照搬现成的蓝本《清忠谱》,而是借鉴了另外一个传奇《万民安》。《清忠谱》主要写的是吏部稽勋主事周顺昌与魏忠贤的政治斗争,剧中称周顺昌“最忠且清”,故名《清忠谱》。而写“五人义”中的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只散见于“书闹”、“拉众”、“鞭差”、“打尉”数折。随着时代的变迁,戏曲艺术家思想的进步,舞台上保留的节目只有曙后孤星的“拉众”、“打尉”,取名《五人义》,把人民性、反抗性集中在周文元身上,成为百余年来戏曲舞台上的一个熠熠发光的人物,周顺昌的形象反而沉寂无闻了。我在改写《五人义》的时候,压缩了描写周顺昌的篇幅,突出了“五人义”的五位劳动群众形象。另外还有一部与《清忠谱》同样风格的传奇《万民安》,是吴县李玄玉的作品,主要写明万历年间,苏州织户的佣工织匠葛成,反抗税使,蕉扇一挥,万民响应,火烧衙署,击杀了压榨人民的黄建节,因此而苏民得安,故名《万民安》。剧中虽然穿插了代邻付税、坚辞赠妇、临刑地震等情节,却都是围绕着主人公葛成而发挥的。所以剧中表现的人民性和反抗性都比《清忠谱》强烈。在焦菊隐创办艺术馆的时候,我就想把《万民安》改写成京剧,只因菊隐兄似对武戏不感兴趣,因而作罢,后又想为李少春编之,也迟未实现。现在叶盛章捷足先登,提出了《五人义》的改编。同一风格的题材,只能集浓芳于一花,不能分余芬于双萼,我便更多地参考了《万民安》的情节,把精华部分集中在《五人义》里,定名为《十三太保反苏州》。周文元原是周顺昌家的舆夫,后在水陆码头独轮车做了搬运工人,同业中送他绰号“小青龙”、“十三太保”,取其威美,因以名剧。

《十三太保反苏州》既然以歌颂劳动者“五人义”为主,剧情自然是围绕这五位义士来发展,时代背景也稍有移动。我借鉴《定陵志略》中“万历二十九年六月,苏州民变,时苏杭织造太监孙隆兼管税务,无赖尽投其幕,奉札委称税官,苏城六门,门各立税”、“不论肩挑步担,十取其一,各色店铺,十取其二,机坊十取其三,建节设署于葑门外瓦屑泾,大开栅门,见货便抽,只鸡束果,咸不得免”的史实记载,并结合《清忠谱》中毛一鹭为魏忠贤建造生祠、奴役人民的虐政,反映了一幅暗无天日、水深火热的时代背景。

这个题材的本身,无疑是具备强烈的矛盾因素的,矛盾的双方是五位劳动者和压迫人民的赃官恶吏。但是这种矛盾,在鲜明强烈的特点上,却潜伏着单纯平直的不足。要写出一个较为生动的剧本,必须要把剧中人物写得有血肉、有性格、有感情、有机趣;而所有这些,又必须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人与人的矛盾中才能展现出来。这个剧本,无疑是以塑造周文元、颜佩韦、杨念如、沈扬、马杰为主。在昆曲《清忠谱》中,原有一折“书闹”,描写这五位劳动者由矛盾而达成结义。所谓“书闹”,是写周文元在李王庙前开设书场,请评书艺人李海泉讲述《岳传》,颜、杨、沈、马等都来听书。当讲到雄州关一役,韩世忠命他的儿子韩彦直去救败将孙浩,不料孙浩记怀旧恶,辱骂了韩彦直,轻敌陷阵,死于金兀术的宣华斧下。他的靠山广阳王童贯因此迁怒韩世忠,谗获圣旨,拿问韩世忠,解京问罪。就在说到把韩世忠上了刑具,推入囚车的时候,颜佩韦激于愤怒而扭打说书艺人李海泉,以致李海泉辞场他去,书场罢演。周文元损失了应得的利益,与颜佩韦争斗起来。二人都是精通拳脚的,正是棋逢对手;杨念如、沈扬、马杰也娴于武艺,各有彼此,先后加入混斗,难解难分。直到颜佩韦的老母赶到喝住,为他们解释了误会,五人在不打不相识的一笑之中,惺惺相惜,反觉同心相印,同气相投,便结成盟好。颜佩韦年长为兄,顺序为沈扬、马杰、杨念如,周文元最小,称为“老兄弟”。这个关目,写出“五人义”结合的总穴,也颇生动。但是,我改编的意图,是要把一切矛盾都集中在一个特定环境之下,这个特定环境,就是史实记载的横征暴敛、奴役人民、暗无天日的虐政,所有剧中人物之间的矛盾,都必须在这个虐政之下产生和发展。若是采用原“书闹”那个关目,不但意义不高,还有枝蔓游离之感,于是我重新结构了故事,安排了情节。(www.daowen.com)

为了鲜明地写出剧中的特定环境,我在矛盾的对立面上,安排了两个反面人物,一个是奉魏忠贤之命建筑生祠并伺机罗织周顺昌罪名的巡按毛一鹭,一个是奉魏忠贤之命苛征捐税的太监织造李实;正面人物是,我把周文元树立为推小车的搬运工人典型,沈扬、马杰为泥瓦匠,颜佩韦为青龙码头的篙工大哥,杨念如为撑船的船工,并增添了沈扬的妻子陈丽娘、杨念如的表妹朱柳儿和朱柳儿之母。周顺昌则退居次位,只是“大反苏州”的导火线之一。新编的剧情是:在横征捐税、奴役人民的虐政下,沈扬因病不能出工,差役借故勒索,沈扬夫妻无以为献,迫使沈妻陈丽娘装作哑子代替沈扬,李实调戏丽娘,激怒了马杰,挺身抗斥李实,从而埋伏下造反的一个因素。同时,杨念如的表妹朱柳儿也因无钱纳捐,差役强拉她去以身代捐,充当官妓,恰遇周文元路见不平,打差救柳,并守护在朱家门前。杨念如得知表妹之难,蒙颜佩韦相助,用黄瓷瓦罐智取典当商十五两银子,代柳儿偿税。两人在朱家门首,发现周文元鼾睡阶前,错认周文元心地肮脏,恶言相问,周文元胸怀坦荡,突遭玷垢,反唇而詈,以致争殴用武。朱母赶到,说明周文元大义凛然,救柳护柳,风雨露宿,昼夜不去,几次请他入室小憩,周均拒绝。杨念如、颜佩韦闻释悔悟,以轻举妄动之内疚,更敬周文元之堂堂正气。正欲结好于周,恰值李实逮捕了沈扬、马杰、陈丽娘,欲置以法,泄其被斥之恨。周文元推车运土,出入生祠工地,曾与沈、马共事,见状义愤填膺,振臂一呼,杨、颜助周打差,救下了沈、马、丽娘。这五位劳动群众,以共同的命运、共同的遭遇,结为生死同盟,倡议反抗虐政。周文元曾为周顺昌舆夫,公请周顺昌为民请命。哪知毛一鹭正奉魏忠贤之命,罗织周顺昌的罪名,即以周顺昌诱民倡乱,矫旨捉拿。至此,剧中的一切矛盾,已顺流而下地汇为“大闹察院”,昆曲原著中的“拉众”、“鞭差”、“打尉”,自然也就顺理成章地可以继承下来。这样,既保留了传统戏《五人义》的原型,又增添了新的血液。新编的《十三太保反苏州》,就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完成的。

此剧演出之后,各方面的反映都还不错。令人惋惜的是,叶盛章的“金升社”,一向以武戏著称,社中人选,武胜于文,尤其是旦角更不理想,那些“陈丽娘装哑”、“朱柳儿义劝周文元”等文场戏,演员不能适应剧本的要求。而颜佩韦、杨念如、沈扬、马杰等人物,也不是一味的花拳绣腿,必须有精细的做、表功夫,才能体现出剧本所赋予的内容。“金升社”武行较多,限于行当,文场戏演来都很草率。只有叶盛章饰演的周文元,以叶派武丑风格,武戏文唱,把这个熠熠发光、富有人民性的劳动者的形象,塑造得有血有肉、有情有致。然而,一花独秀,香色未免阑珊,识者惜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