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程砚秋陆续编写剧本的同时,也就是一九四〇年至一九四五年的过程中,我还穿插着给其他演员编写了几个剧本。只凭记忆所及:一九四〇年秋,因王瑶卿先生的介绍,给绿染香(即严月秋)写了一本《水晶帘》。这是一出家庭悲剧,戏剧冲突、人物矛盾,集中在一个“水晶帘下看梳头”的场面,所以取名为《水晶帘》。王瑶卿先生对于这个剧本很感兴趣,从设计唱腔到通场排演都想担任起来。那时绿染香住在西城东太平街路北一条横巷里,在一个严冬的晚上,他请王瑶卿先生和我在他家里商订剧本,我们畅所欲言,交换意见,延至午夜,约定一旬之后即在马神庙王宅开排。不想当时我给李玉茹组织的“如意社”接受了上海黄金戏院的聘请,近期赴沪,忙于准备剧目及旅行事宜,遂失约于瑶卿先生,驰函致歉。王先生托徐和才带话给我:“剧本不必修改,我已制订排演计划。请翁先生放心,明年春暖花开,可以看到演出。”及至我到了上海之后,才从报纸上看到绿染香因为其他事件而放弃了舞台生活的消息,《水晶帘》排演中止。直到一九四七年,童芷苓在“古瑁轩”中得到这个剧本,即由王瑶卿先生把全部唱腔教授于她,这样,由童芷苓主演的《水晶帘》乃上演于天津北洋戏院。
一九四一年,因《三六九画报》编辑哈杀黄之介,我为徐东明、徐东霞姊妹编写了一本《杜鹃红》。这个剧本,是根据山西梆子《女中孝》的故事重新编写的。我初到大马神庙徐氏姊妹家中,感觉到她们的家庭生活彬彬有礼,保持着一种传统道德的美好风范,同时也感到明、霞姊妹都是老诚厚道的性格,我便有意识地给她们写一本发扬伦理道德的戏。恰巧此时,山西梆子名演员说书红带着他的大弟子程玉英来北平广德楼演出。说书红本名高文翰,中年嗓败,专工念、做,所以艺名“说书红”。远在一九二八年,我在劝业场就听过他的《击鼓骂曹》,念白既好,做表尤精。这次来京演出,我是储款以待地想看到他所有的剧目,因此那个时期广德楼的观众席中,无日无我。他的代表作如《走边》、《听琴》、《输华山》、《表功》、《观阵》、《出庆阳》、《八义图》、《张保摔子》、《盘山会》、《乌龙院》等戏的表演艺术,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又看到他与程玉英合演的《女中孝》,他虽是配角,而做、表却十分卓绝。
按梆子原剧的故事,我着力刻画周伯玉、刘芳仪翁、媳的性格与思想感情,力图在剧本上深刻地描写他们:罗田周伯玉的儿子周陵蔚娶妻刘芳仪,生子周妙郎,赴京应试,进士及第,由于性格软弱,畏惧宰相傅宏业的权势,不顾父、妻、幼子,而赘于宰相之门。在偶然的机会里,他命亲信家人周勤投书故乡,暗中接取父、妻、幼子进京,不想书信被新妻傅文秀看见,文秀哭诉于父,傅宏业传命恶奴刘魁半路劫杀周勤,诳取伯玉翁、媳,杀于舟中。这时,罗田灾荒,米珠薪桂,刘芳仪无力侍养公翁,不得已卖了自己的儿子周妙郎,周伯玉吃了用自己的孙子换来的米,思孙心切,斥责儿媳,经刘芳仪婉述衷曲,才得谅解。哪知用孙子换来的米又被邻人窃去,而刘魁的诳取劫杀,又险些丧命。多亏义贼鞠青相救,翁、媳二人只落得乞讨街头。后来周妙郎得到义父薛衍同的养育,得中状元,身授巡按。周陵蔚放粮罗田,粮船被鞠青劫去。周妙郎正在查办周陵蔚失粮之罪时,刘芳仪拦轿告状,妙郎才知周陵蔚竟是自己的亲父,曾经遣人谋杀自己的祖父、母亲,经过侦讯,洞悉真情。最后三代人团聚一堂,义贼鞠青也交回粮船,皆大欢喜。全部剧情是承袭了《琵琶记》的窠臼,削磨了《潇湘夜雨》的棱角,中和了《铡美案》的冷酷,浓抹了《荆钗记》的温暄,似新而实旧,似旧而亦新。我在编写的时候,不想从情节上再出新意,只注意刻画周伯玉和刘芳仪的性格和感情。在刘芳仪插标卖子一场,通过周妙郎的天真烂漫的语言,反衬出刘芳仪的痛极悲绝;以卖子换来的米进餐于周伯玉一场,以珠比儿,又以珠比米,由儿及米,由米及儿,反复喻绎,写出刘芳仪的心中隐痛;而周伯玉拿起饭碗才要加餐的时候,忽然想起孙子,必欲一同用饭,刘芳仪忍泪吞声地瞒哄公翁,反引起周伯玉的怀疑,两次三番倚门凝望,东呼西唤,杳无踪影,翁、媳二人,一脉悲绪,两样心情,借鉴于《清风亭》的望子、盼子,而人物性格的矛盾和思想感情的冲突,又与《清风亭》不同,最后刘芳仪说明卖子真相,惹起周伯玉的愤怒斥责,甚至脱鞋追打,把人物冲突引向高潮,终于在刘芳仪的哀痛申诉下,周伯玉谅解了儿媳的苦心,却又以自己吃下用孙儿换来的米,无异是吃下了孙儿的肉,发展到要剖腹取米,偿还买主,赎回孙儿,紧紧抓住了周伯玉在典型事件中的典型性格,一直到最后遇到孙儿周妙郎、儿子周陵蔚,还是以“我养的儿子,不如你养的儿子”而发挥他那愤懑倔强的个性。为了实现这些想法,我在组织唱、念、做、表的过程中,着重地多写了几段唱,因为我看过明、霞姊妹的演出,她们的艺术造诣,唱优于念,念又优于做、表。虽然是因人设戏,而钥能投簧,一拍即合,未必不是编剧者与演员互相默契之一道。剧本写成,定名为《杜鹃红》,徐氏姊妹,积极排演。当时,余派名教师陈秀华正为东明说戏,就由陈秀华设计周伯玉的全部唱腔。东霞也正从赵绮霞学戏,绮霞虽工花旦,青衣戏亦所娴熟,何况做、表来自生活,又有各个行当的程式可循,绮霞举重若轻,也全包全揽地为东霞塑造了刘芳仪的艺术形象。其他人选,由李德彬饰演周妙郎,宋遇春饰演周陵蔚,刘砚亭饰演鞠青,苏维明饰演刘魁,周益瑞饰演傅宏业。一九四二年春,《杜鹃红》首演于三庆戏院。通过广播,马连良很欣赏周伯玉在“寻孙”一场中的[二黄导板]和省略了过门的[原板]大段唱腔,我告诉他这是由陈秀华设计的,他钦佩地誉之为斲轮老手,毕竟不凡。(www.daowen.com)
《杜鹃红》演了三场之后,明、霞姊妹在家中设宴,请我和陈秀华、赵绮霞等共同庆功。席间,她们又提出写第二个剧本的请求。我早就有改编昆曲《十五贯》的意图,这个戏虽然京剧已有《兰蕙奇冤》等两三种本子,但我都不甚满意,当时看到徐氏姊妹这个剧团里人员比较整齐,便谈到了这个题材。在座的演员,有知道此戏情节的,也都同意附和。那时我写剧本还没有什么经验,仍遵传奇原型:况钟勘狱,访鼠测字。而熊友兰、熊友蕙两桩冤案,还是双线发展。剧本写成之后,取名为《一字香》。这个剧本情节复杂,人物众多,明、霞姊妹对此剧的排演计划一时不能落实,一再延搁。未几,东霞不幸患病夭亡,东明恸妹之余,也就淡漠了排演《一字香》的兴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