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舟曲金石叙录:《除弊章程碑》和《恩垂万世碑》的刊立背景

舟曲金石叙录:《除弊章程碑》和《恩垂万世碑》的刊立背景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除弊章程碑》刊立于光绪二十四年春,《恩垂万世碑》刊立于光绪三十一年四月。《除弊章程碑》的刊刻背景还包括碑文中所提到的“光绪二十二年黑番四旗仇杀报复一案”。而《恩垂万世碑》的刊刻背景还有“壮喇嘛王代臣,假借故土司马承烈名号,巧立款目,苛派百姓,以致汉番聚众滋事”,即有人假借土司名号,苛索土民。岷州会同各方查实后,禀报上级,拟定条款,约束与调整土司制度,刊刻石碑,以安抚民心。

《除弊章程碑》刊立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春,《恩垂万世碑》刊立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四月。此二碑的刊刻,既有相同的社会背景,也有各自的原因,下面结合相关资料分别做简要分析。

相同的背景。一、社会大背景。自雍正年间开始实行的“改土归流”,到了光绪年间,中南、西南的大部分地区的土司制度被废除,从而减少了叛乱的因素,加强了中央政府对于边疆的统治。西北地区的土司,一般为武职,势力较小,并且在清代前期、中期经常配合朝廷出征作战,因此雍正以后的历次“改土归流”对西北的土司影响都不大。但是到了清代末期,由于战乱、天灾、土司的苛派等多种原因,土司所管辖的境内时常发生反抗,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边疆的稳定,因此中央政府采取各种手段约束、限制土司的权利,以加强政府对土司的管控。二、区域小背景。同治年间的回民大起义,对舟曲的影响很大,境内的藏族人民也纷纷起义,打击清军,虽然起义最终都在清军和土司的联合围攻下失败,但很大程度上动摇了中央政府对土司的信任。特别是发生在光绪六年(1880)的舟曲瓜子沟的藏族群众反清斗争,震惊朝野,光绪皇帝亲自谕令左宗棠查办,可见此事影响之深远。在镇压瓜子沟反清斗争的过程中,尽管卓尼的杨土司和宕昌的马土司都积极参与,但是二人却镇压不力,朝廷不得不从其他地方调兵遣将,最后起义虽然被镇压,但是朝廷和官军对马土司和杨土司的不满也逐渐积聚,意图“改土归流”削弱他们的势力,通过逐渐蚕食周边土地的办法,压缩其势力范围。[3]这是此二碑刊刻相同的背景。

《除弊章程碑》的刊刻背景还包括碑文中所提到的“光绪二十二年黑番四旗仇杀报复一案”。根据碑文内容推断,当是黑番四旗的藏民与长限之间的冲突,具体来说指黑番四旗的百姓不满长限剥削而抗粮的运动。黑番四旗,康熙年间成为卓尼杨土司的辖地,包括阳山旗、铁坝旗、阴山旗、代巴旗,均在今舟曲境内,因其服装多系黑色故称“黑番”。长限又称旗长,是土司的属下,负责钱粮征收、诉讼及出征等事务。黑番四旗有长限一人,职权较大,又因距离卓尼县城较远,可以单独处理案件,土民打官司所交的衙门钱等,归自己所有。[4]同样是因为距离卓尼较远,此地的长限便私占横征、肆意苛索,由此导致了藏族群众的不满,从而招致仇杀报复一事的发生。因此陕甘总督饬阶州朱知州秉公审断,故拟定除弊章程,刊刻于石,让土司、长限、总管及藏族百姓等永远遵守。(www.daowen.com)

而《恩垂万世碑》的刊刻背景还有“壮喇嘛王代臣,假借故土司马承烈名号,巧立款目,苛派百姓,以致汉番聚众滋事”,即有人假借土司名号,苛索土民。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看一下碑刻的刊立时间是光绪三十一年,这一年,第十八代土司马承烈刚刚去世,而其子马培德尚小,于是岷州州府便行文由马承烈的堂侄马继贤任土司。[5]因此“假借土司名号一事”当发生在马承烈死后不久到马继贤继任土司之间这段时间内,因消息闭塞及新土司未上任的原因,给了投机分子可乘之机。不过纸里包不住火,汉藏群众知道事情真相后,便引发了一场抗缴粮食的运动,影响到了土司及地方政府的统治。岷州会同各方查实后,禀报上级,拟定条款,约束与调整土司制度,刊刻石碑,以安抚民心。

总之,旧的土司制度到了清末,已经显现出不少弊端,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土司乃至地方政府的统治,适时地对土司制度进行约束与调整迫在眉睫,这一举措,对稳定边疆统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