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舟曲县城的最基本的设施主要分为四部分:代表国家行使权力的官署,以文化教育机构为主体的文教区,以宗教类场所为主体的祠庙区、城中居民的住宅区及商业活动区。
官署具体包括衙署、军署、监狱、仓库等,主要有西固的州同署(即后来的县衙)、千总署、都司署(也称都司厅,即原守备署)等。文化教育机构包括文庙、书院、义学、私塾等;宗教类场所包括佛寺、道观、先农坛、社稷坛、厉坛、旗纛庙等。居民的住宅区以及商业活动区也分布在县城各处,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具体到舟曲县城,其功能区可以大致划分如下:
1.官署区,包括州同署、都司厅、监狱、仓库等。
州同署:在城内北隅,万历二年建,康熙二十五年重修,雍正七年以后,成为抚彝同知署,后成为县衙。
千总署:在城内,武庙的南侧。
都司厅(原守备署,又称武署):在西固城内,武庙西侧。
监狱:在州同署左侧。
仓库:有二,广丰仓,在县治东;常平仓,在县治左。
2.文教区,包括文庙、武庙、书院、义学、私塾等。
文庙:在县城内东部偏北。
武庙:在县城内西部偏北,武署的左侧。
书院:翠峰书苑,在城内西街。
义学:城内两处,分布在关帝庙、北关厢。
私塾:文昌宫私塾、西胜寺私塾、大佛寺私塾。
3.祠庙区,佛寺、道观、先农坛、社稷坛、厉坛、旗纛庙等。因数量众多,为方便起见,特绘制表格如下。(www.daowen.com)
表2 舟曲县城内的宗教祭祀场所
续表
资料来源:康熙版《巩昌府志》、雍正版《陕西通志》、乾隆版《甘肃通志》、光绪版《阶州直隶州续志》、民国版《甘肃通志稿》《舟曲县志》《舟曲现存碑刻重建西固城东岳行祠记碑》《重建观音堂碑记》《新建龟山寺记》《重修天寿寺记》《当方碑》《重修文昌宫碑记》《善积功德碑》《善后条规之碑》《拱辰石匾》《重修城隍庙碑记》《续修衙署记碑》《重修西固城垣碑记》等。
4.居民住宅区及商业活动区,包括店铺、楼阁、民房等。
奂家厅:在城内西街。
上翠号:在城南街清和巷。
奎星阁:在城东南角。
望峰楼:在城东驼岭。
此外,通过舟曲清代一些人物的籍贯,也可以提供一些线索,记载籍贯为西固西关的有:张济、张绅、张仲魁等,西固东街的有张尚仁、张万魁等,西固西街的有房暄等,西固南街的有韩承谟等,西固北街的有刘克仁等。住在西关、西街及东街的居民较多,还有一部分居民居住在北城门外的北关村和月圆村。商业活动则主要集中于县城内的东部及东南部。
通过对舟曲县城内各功能区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舟曲县城的功能区的几个特点:
第一,官署区一般位于整个县城的北部,因为县城内北部地势略高于南部,首先可以体现其统治地位,再者仓库选在地势平坦爽朗之处,也有利于粮食的储存。
第二,文教区一般分布在官署区的附近,不仅便于管理,也体现了官府对于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视。义学、私塾则分布在居民聚居之地。
第三,宗教祭祀为主的祠庙区主要分布在城东驼岭山与城北的翠峰山、二郎山等处,尤以驼岭山上的庙宇最多。
第四,居民的居住区呈现比较分散的特点,但总体来说,以城内西部及城南街分布较多。商业活动区的分布也受居民居住区分布的影响,大致分布在城内东部及东南部,因城东驼岭上为宗教祭祀类场所,因此人员往来较多,这也就为商业活动提供了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