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市镇,学界目前有多种观点,在此不再赘述。本文所讨论的市镇,即是包括乡、镇在内的有商品交易活动的市集等,不一定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工商业者定居经营,但一般是处于县城和村落之间,诸如交通便利之处、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结合有关舟曲的地方志、地图及其他记载,大致整理了一下有关舟曲市镇的资料,绘制表格如下:
表1 清代舟曲县市、镇的名称及其到县城的距离
资料来源:康熙版《巩昌府志》、光绪版《阶州直隶州续志》、民国《甘肃通志稿》。
通过上表来看,清代舟曲的市镇为数不多,原来宋代茶马贸易比较发达的市镇,比如峰贴峡寨,到了清代仍然相对繁华,往来贸易之人不少。由于后来茶叶的销售由国家控制,因此明清时期舟曲市镇上所交易的物品一般以当地的土特产为主,比如茄子、芋、山药、黄瓜、香椿等农产品,榛子、柿子、樱桃、核桃、石榴、珊瑚果等山上的特产,胡麻、菜籽油等产品,棉衣、布匹等制成品,甚至还有草料等发展畜牧业所需物品等。舟曲当地基本每个村落都会自己酿酒,这类酒会不会也拿到市场上去销售呢,目前资料有限,无法得知。
再来看这些市镇的分布情况,几乎绝大多数都分布在河流沿岸,主要沿白龙江、岷江分布,其中花年城、峰叠城、武都关、镇番堡、南峪寨、两河口镇、杀贼桥这六个市镇分布在白龙江沿岸,剩下的接官亭、花石关分布在岷江沿岸。一般来说,都是分布在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并且通常情况是距离县城较近。距离县城较远的市镇中,其中杀贼桥和官亭镇属于古代驿站形城镇,过往的行人旅客较多,特别是官方往来的人员都要从此经过,这就为此地区市镇的行程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再如花石关,位于岷江之上,有桥,便于行人往来,且此地临近岷州界,交通位置十分优越,这也是市镇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与此类似的还有两河口镇,也是因交通优势而发展成为商业市镇的。再如花年城,又名华阳古城,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生活,此地出土有马家窑文化类型的陶器,并且曾一度为宕昌国故都城。明清时期属于黄土司的辖地,此地为藏族聚居地,畜牧业发达,是从舟曲汉地进入土司辖地的第一站,也是藏汉民族进行贸易的一个重要市镇,经过不断地发展,此地区在清代直到今天仍然是舟曲县西部交通、商贸、文化的重心。(www.daowen.com)
舟曲的市镇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市镇沿河流分布;第二,东部地区的市镇数量较多。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分布特点呢,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河流沿岸大多都比较平坦,且一般道路交通比较方便,当然这也是由于地形原因所导致的,舟曲的地形与兰州有些类似,两边为高山,城市即建在两山之间的河边平坦地带。因此市镇沿河而建,一方面可以满足市镇自身的用水需求,还可以满足过往商人的用水问题。还有一个原因,宋代的茶马贸易,阴平道的西段就是沿白龙江而行的,因此后来人一直延续着前人的道路。
二、东部地区与岷州、武都等地接壤,而西部地区与藏地接壤,西部地区归土司管辖,因此如果进行贸易,一定程度上会受到限制。东部的杀贼桥等地,本身就是驿站,交通便利自不待言,它不仅距离舟曲县城近,而且到达武都、岷州等其他城镇的距离也相对比较近,便于货物的购买及流通。并且东部地区的村落较多,农作物等的种植面积也较广,这就为商业贸易提供了交换物资的便利,同时也可以满足村落百姓的自身需求。
总而言之,舟曲地处便僻之地,境内的主要交通干道屈指可数,这就导致了无论是市镇的数量还是大小都落后于交通便利的地区。不过因其东部地区与武都、岷州等地接壤,有此便利,也为市镇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条件。
舟曲的市镇通过商业贸易,将舟曲所产的当归、党参、大麻等中药材卖到了全国各地,特别是清代舟曲的旱烟,销路也很广,成为最具特色的地方产品之一,无论如何,舟曲的市镇的发展为整个舟曲的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