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舟曲金石叙录:梵严院规模详细记载及藏族信众特征

舟曲金石叙录:梵严院规模详细记载及藏族信众特征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自以到三十二年所有随地共合夏粮三斗四升二合,共南粮五升。舟曲现存有刊刻于中华民国三十年的《重建西固东乡塔蛇(陀)山梵严院碑》,碑文中记载梵严院的规模沿革甚详。该名又见于民国三十年的《重建西固东乡塔蛇(陀)山梵严院碑》。此外,从捐地的人名来看,蒲池虎德林、房甲甲子应当是藏族人名,这说明梵严院的信众不仅有汉族群众,还有藏族群众。

舟曲金石叙录:梵严院规模详细记载及藏族信众特征

图30:功德信碑

功德信碑(图30)刊刻于清宣统二年庚戌岁(1910)四月,现位于舟曲县东山乡石家山村梵严院内,镶嵌在寺院西墙壁内保存。该碑为当地青石质地,高105厘米,宽46厘米,碑额为楷书“功德信碑”四字,“信碑”二字横刻,较大;“功德”二字竖刻,略小。碑额上方饰有波浪纹图案,碑身四周无边饰。碑额下自右到左横刻有“大清光绪二十九年”八个楷书大字。碑文为楷书,竖刻,共14行,满行约60字,共500余字。该碑原有碑座,但在多次搬迁移动过程中,不慎将碑座遗失,现仅存碑身。碑身现因镶嵌于梵严院西墙壁内,保护措施得当,管护到位,整体保存状况良好。

【碑额】功德信碑

大清光绪二十九年

【碑文】

盖闻:神庇人而绵远香烛,人戴神而普施慈航。自我固邑有梵严院[1],诸佛龙神由来已久,不复记忆。但昔年有罗公名朝元者,不知出于何时,钟铭磬勒之无所稽,兹幸创之功,世代□□。罗公乏嗣无后,一心主功将家产舍于院内,愿为商输之田,以便招留住持,照顾香火。所舍地土名唤于后:寺底里大地一分,布籽二斗;右湾里地一分,布籽一斗;朝树湾地二分,布籽一斗;立地、坡地四分,共布籽二斗四升;寺格大地一分,布籽一升;磨子一盘。随地夏秋粮共二斗六升,南粮共五升。光绪十年,房老三子舍到:麻地里地一分,布籽五升;夏粮一升二合。房承代子名下完纳。二十七年,房翠舍到:大脚坡里地一分,布籽一斗,夏粮三升,本主自收。二十九年,蒲池虎德林舍到:吊里坪路下地一分,布籽二斗五升,夏粮四升。本自以到三十二年所有随地共合夏粮三斗四升二合,共南粮五升。住持何明辉过于梵严院内完纳。韩、谢家子舍大元子一分,布籽九碗。宣统二年,房翠又舍到:王后地里地一分,椒窠地一分,共布籽一斗二升,共南粮三升;山底下二分,共[布]籽一斗四升,夏粮一升;小堎儿大地一分,布籽一斗五升,夏粮三升。当年住持后添夏粮四升,南粮三升,仍过于本院完纳。粮清地清,永无葛箓。内有安家堎[2]硳砂庙内香火油,平称二斤,黄表两合,每年腊月对乡保、庙主领去。于是传众计议刊石勒款,永垂万世矣。神佛之妙化,恢先人之遗烈,香烟悠久不息也。

乡保[3]:韩蛇有、房甲甲子

住持:何明辉,董。首事[4]韩老四敬立。

书生房呈祥[5]并书。

石匠韩中魁。

庚戌岁[6]清和月[7]刊立。(www.daowen.com)

注释:

[1]梵严院:即塔陀山上的梵严院。始建于唐代,位于今弓子石乡石家山西北。现仅残存正殿。舟曲现存有刊刻于中华民国三十年(1941)的《重建西固东乡塔蛇(陀)山梵严院碑》,碑文中记载梵严院的规模沿革甚详。

[2]安家堎:又名安家凌,地名,明清时属西固管辖,距离县城一百里,今属成县管辖。

[3]乡保:旧时指乡中的小吏。

[4]首事:作为事情的发起人主持其事。

[5]房呈祥:西固邑庠生。该名又见于民国三十年的《重建西固东乡塔蛇(陀)山梵严院碑》。

[6]庚戌岁:根据碑文内容断定,此指宣统二年,1910年。

[7]清和月:农历四月份的别称。

按:此碑是舟曲县现存的唯一一块关于寺庙田产的碑刻,具有鲜明的特色。碑文主要记述了早年有个叫罗朝元的人,因乏嗣无后,便将家产全部捐给寺院,充当“招留住持、照顾香火”的资本,并详细记载了他所捐的土地位置、大小及产量多少。随后光绪十年、二十七年、二十九年又有信徒房老三子、房翠、蒲池虎德林等将自己的部分田产捐给寺院,又记载了三十二年所有随地所产的粮食数量,“住持何明辉过于梵严院内完纳”。到了宣统二年,房翠又施舍田地若干,当年寺院对田产及粮数进行了记录对账,“粮清地清,永无葛箓”。还提到庙里的“堎硳砂庙内香火油、黄表(纸),每年腊月对乡保庙主领去”。最后记录了立碑人乡保、住持、书生、石匠的姓名。

碑文中所提到的类似“布籽一斗”此类的词语,实际上是计量单位,类似于平原地区的亩,指的是某块地上所撒布籽的多少来计算地的面积大小。比如“寺底里大地一分,布籽二斗”,这块地的面积就比较大;“韩、谢家子舍大元子一分,布籽九碗”,这块地的面积就比较小。当然,面积大的地不一定产量高,还要具体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灌溉条件来分析。此外,从捐地的人名来看,蒲池虎德林、房甲甲子应当是藏族人名,这说明梵严院的信众不仅有汉族群众,还有藏族群众。当然,该碑对于研究清末舟曲地区的寺院的田产状况、经济发展状况乃至农业发展状况以及农业地理等都提供了很好的资料,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