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舟曲金石:重修文昌宫碑记

舟曲金石:重修文昌宫碑记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重修文昌宫碑记(图19)刊立于清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原立于舟曲县城关镇文昌宫庙内,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庙宇被拆除,2004年移至县文化馆院内,现立于舟曲县二郎山公园二郎庙内。此碑文即记载了道光年间重修西固文昌宫一事。紧接着对此次重修文昌宫大加赞赏“是役也,一鼓作气,和衷集事,殊可嘉已”“欲振既衰之文运,以竢其必兴”“不有蝉联科第者,彰圣神辅翼之德之盛,而斯举

舟曲金石:重修文昌宫碑记

重修文昌宫碑记(图19)刊立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十一月,原立于舟曲县城关镇文昌宫庙内,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庙宇被拆除,2004年移至县文化馆院内,现立于舟曲县二郎山公园二郎庙内。该碑圆首方身,通体一石,石灰岩质地,碑高180厘米,宽73厘米,厚16厘米。碑额高34厘米,边宽4厘米。有榫头,长7厘米。碑额无文字,刻有二龙戏珠图案,周边饰有云纹。碑身正文为楷书(如图19-2),有欧体风格,竖刻,共18行,满行44字,每字约3厘米,共约800字。背面因自然风化及人为破坏等原因,小部分文字脱落,无法辨别。碑背无文字。

图19:重修文昌宫碑记

碑文

重修文昌宫[1]碑记

西固文昌宫,创始于前任马公履丰[2],自嘉庆甲子[3]迄于今三十有八年矣。其始草创,苟完两庑之墙,挥地臬及一切朽镘黝垭之类俱所未备,而殿之外檐尤浅,其板壁渐为风雨剥蚀,因循不治,将有倾折之虞,非所以崇祀而典而迓神庥[4]也。

予临此惴惴焉,乃兴郡人士商所以修葺者,首捐兼为领袖,多士皆踊跃劝捐索甫成数。于是命工鸠木陶瓦,择其要者举之,中添立转棚三间,以接旧檐之水。规模深邃而宏整,其□右廊,挨椚两间为熏庖之所[5]。其正间上下半窗半墙,中立排窗,门齐地覆,东以甓,西以板,为旧乐会聚之庭。大门以内之墙,昔涂芜茨者,今皆灰粉之□,其外之正面特立旧墙,形如振翼,以□阜对峙。围墙则傅以红土,与春崇相仿。殿中神座升高二尺许,视昔穹崇□丽,润以丹青与□□□□□□□耿其□□□□□□祺□祔[6]文昌之魁像,朱衣封焉。斯地甲山庚□□卧位□论,则居震向兑有何□汉春,以南为秋□□义,遥与南山笔架峰[7]相迎,其□文枢而形腾,达理有□□□□□□□神明之二也。计自□□□□□月廿一日上至十月下旬告竣。一应凳、桌、灯、绵略备。总共经费制钱□□□□六千有零,皆刘生观、张生□始终其事而同□之相助为理者,亦不乏仍以余□□□于□□文庙[8]堂庑□□东西配哲神□巳,乃□□□□,旧□视前因陋就简者,□□□俟事成请记于予。

予谓:天下事悮于因循而成于勇敢者,大类如是。此地人怜,在乡者,俱往以城中,公事漠不闻也;在城者,每以乡人多武断,不可与图功。而官斯土者[9]又复视为傅舍,不肯稍展一筹。所以悠忽日久、废地不兴者恒多,是役也,一鼓作气,无畛域之分,并无二三之见,和衷集事,讫臻厥成,殊可嘉已。予德薄能鲜,忝司分牧事,所当为者自宜勉强为,而欲振既衰之文运,以竢其必兴,则在有志者争自琢磨焉。知蓄极待时,不有蝉联科第者,彰圣神辅翼之德之盛,而斯举不虚也哉!遂援笔记之如此。

道光二十一年[10]岁次辛丑冬月[11]穀旦。

阶州直隶州西固州同[12]汪松泰[13]敬撰(下钤有“松泰”、“西州”两方印文篆刻印章)

经书杨继震书丹。

石匠沈万春镌字。

注释:

[1]文昌宫:据《舟曲县志》记载:文昌宫在驼岭山半坡,始建于嘉庆九年(1804),道光二十一年重修。玄天观位于正中,有钟楼,其钟声音洪亮,声闻数里。(www.daowen.com)

[2]马公履丰:马履丰,福建人光绪版《阶州直隶州续志·职官》载:其嘉庆三年首任西固州同,嘉庆七年至十四年再任西固州同,西固文昌宫的创建时间即在嘉庆甲子年(九年,1804),建于马履丰第二次任西固州同期间。

[3]嘉庆甲子:即嘉庆九年岁次甲子,公元1804年。

[4]迓神庥:迎接神灵的庇荫。

[5]熏庖之所:即指厨房

[6]祔:古代的一种祭祀形式,此处指祭祀文昌帝君的神像。

[7]南山笔架峰:又名笔架山。康熙版《巩昌府志》中记载“西固所八景”,其中就有“南山笔架”。光绪版《阶州直隶州续志》记载:笔架山,在西固城南二里,接番界。

[8]文庙:西固文庙始建于明代,位于县城北街。共一进两院。大门左右有精雕石狮一对,由底座和狮身构成,高约2.2米。文庙前院正中,有直径五米的半圆形泮池,南北走向的石拱桥横跨池上,池周及桥两侧均有石雕栏杆。后院正北是大成殿,廊下有四根明柱及殿内两柱有彩塑盘龙六条。殿内正中为孔子立塑像,壁绘孔子周游列国图,线条淡雅生动。

[9]官斯土者:在这块土地上当官的人。

[10]道光二十一年:即公元1841年。

[11]冬月:农历十一月的别称。

[12]州同:官名。明朝称州同知,清朝沿置,改称州同,为地方各州之副职。以别于各府之同知。无定员,从六品。与州判分掌督粮、捕盗、海防、水利诸事。全国共设五十二人,属直隶州者二十,例以举人除授;属于散州者三十二,例以兵马司副指挥、京县县丞、京府经历等升任。

[13]汪松泰:生卒年不详,字竹安,号苍峸,安徽婺源人,道光元年中举人,署甘肃高台县知县借补阶州直隶州西固州同。光绪版《婺源县志》记载:他任职西固州同期间,“厘别积弊,不喜功以扰民。”光绪版《阶州直隶州续志》载,其于道光十九年起任西固州同。汪松泰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还编纂过《汪氏湖山墓祠纪》一卷。此外,他还写有《读史随咏》《西隅事略》《西游吟草》《强恕斋诗文集》等著作;光绪版《文县志》存有他的一篇文章《邑令钱石侬礼乐图谱序》。

按:文昌帝君,民间也称文曲星,相传是主管人间功名利禄,故各地均建有文昌宫以祀之,以祈求一方文运之昌盛。此碑文即记载了道光年间重修西固文昌宫一事。据碑文记载,西固文昌宫在嘉庆九年,由时任西固州同马履丰创建,已三十八年之久,但是创建之初,仅有两庑之墙而其他皆不具备,而且到了道光年间,原有的建筑因风雨侵蚀等原因也有倾颓倒塌之势。此时汪松泰就任西固州同,看到此情此景,大为惋惜,便召集乡绅百姓,筹资捐款,募集工匠重修文昌宫,“添立转棚三间,以接旧檐之水”、新建“熏庖之所”,将正殿的门窗、围墙整修一新,将殿内神座升高,并重新彩绘文昌之魁像,还置办了凳、桌、灯、绵等,并记载了当时重修所花的钱数及参与筹款之人的姓名。最后一部分是汪松泰对于西固文昌宫破败原因的分析,“天下事误于因循”“在乡者对公事漠不关心”“在城者不屑与乡人为伍”“来此地为官之人,不肯稍展一筹”以致西固文昌宫的衰落。紧接着对此次重修文昌宫大加赞赏“是役也,一鼓作气,和衷集事,殊可嘉已”“欲振既衰之文运,以竢其必兴”“不有蝉联科第者,彰圣神辅翼之德之盛,而斯举不虚也”。当然,自重修文昌宫以后,西固又出了文举一人、武举三人,文武秀才若干人,岂非文昌之佑乎?

此碑对于研究清代舟曲文昌宫的建置沿革及兴废原因、重修之经过原委以及舟曲地区的文昌信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