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舟曲金石叙录》:天沆永博石刻震撼人心

《舟曲金石叙录》:天沆永博石刻震撼人心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沆永博”四个竖刻楷书大字,每字约一米见方,还刻有刊刻时间,及题字者、刻石者姓名,这些字均为竖刻,每字约30厘米见方。康熙八年,赵星派石匠刘星住、惠多祥二人,在“天沆永博”壁文补刻了上款和下款,留名离去。每当人们观赏“天沆永博”摩崖石刻时,对赵星的敬仰崇慕之情油然而生。

天沆永博摩崖石刻(图11)位于舟曲县东山乡谢家村猴儿坝岷江西岸的崖壁上,“天沆永博”四个大字刻于清康熙五年(1666),上款和下款刻于清康熙己酉年(1669),此处岷江两岸峻崖对峙,石刻位于舟曲县境内的西壁正中,下端高出河床6米。“天沆永博”四个竖刻楷书大字,每字约一米见方,还刻有刊刻时间,及题字者、刻石者姓名,这些字均为竖刻,每字约30厘米见方。

大清康熙己酉[1]

天沆永博[2]

山右武乡赵牧题

惠多祥、刘星住[3]

注释:

图11:天沆永博摩崖石刻

[1]康熙己酉:即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www.daowen.com)

[2]天沆永博:《阶州直隶州续志》卷十二“花石关条”记载:“花石关,在两河口,距西固城五十里,即花石峡也。双崖对峙嵌空玲中,中为宕河,对崖石壁间有‘天沆永傳’四字,笔力遒劲。惜旁小字模糊,不知何时所作也。”该摩崖石刻的释读,可以了解该摩崖刻石的刊刻时间及人物,从而纠正《阶州直隶州续志》的错误。

[3]惠多祥、刘星住:清代康熙年间舟曲一带著名的石匠,其二人之名又见于康熙《当方碑》等。

按:天沆永博的大意即是“岷江犹如天河浩浩荡荡,永流不竭”。该摩崖刻石气势磅礴,刻字均为楷书,刻工精细,笔力遒劲,清丽典雅,堪称岷江上的一处人文盛景。有一首诗是描写摩崖石刻瑰丽风光的。诗曰:“云径如线山如屏,千里江风逐浪涌。策马云栈悬高路,霜压江空锁蛟龙。崖雨印影留千古,山月摇曳照丹青。‘天沆永博’谁裁出,天河古道情悠悠。”

据《营山县志》记载:“赵星,湖广贡生,顺治十五年任营山县令”“俭朴厚重,语言不苟,士民爱戴,有去思碑。”据康熙《阶州志》记载,康熙初年,赵星任阶州知州。赵星,祖籍山西武乡,随父生襄阳。“由拔贡授营山令,癸卯岁(康熙二年,1663)晋阶州知州”。赵星出身拔贡,是博学多识之人。《阶州直隶州续志·艺文志》载赵星所做的《水帘洞》诗二首。又据化马《文氏家谱》记载:康熙五年,阶州大旱,粮食绝收,民以憔悴。赵星一路察看灾情途径堠儿坝时,被岷江高峻险绝的山峡古道所震撼,亦为百姓的灾情苦楚而叹息,遂请化马村的文芝财等石匠在断崖上刻字留念,以抒心怀。石匠们在断崖右上方四十米处,打眼凿洞,拴以绳索。下方二十米处,打孔立桩,固定绳索,然后临江设架,用火煅烧,浇以食醋,将崖面削平打光,将赵星题写“天沆永博”四字镌刻在断壁摩崖上。“天沆永博”寓意深刻:岷江犹如天河,奔涌流泻在深山峡谷中,浩浩荡荡,永无止境。当年的旱灾,化马、石阏一带庄稼几近无收,赵星同意将当年的赋税来年补交。据《阶州志》载:赵星“性本慈恺,节励冰霜”。他不忍强征灾民的课赋,年终以“课督不敷”而遭贬官,匆匆离去。

越二年,阶州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石阏百姓感恩赵星,体察民苦,舍官为民,在堠儿坝崖壁的洞窟中,为赵星设祠塑身,建贤人殿。贤人殿,洞窟高四米,宽三米。赵星塑像身着官服,头戴官帽,两手盖膝,神态和蔼可亲,栩栩如生。塑像的两旁题楹联一副:莫言殿小,心中装着百姓,虽小不小;谁说洞陋,百姓敬奉若神,是陋不陋。右侧有壁画:一轮红日穿越茫茫云海,似有天河在天际蜿蜒流出。左侧也有壁画:黑云密布,雷鸣电闪,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每逢过年,人们都要登上石梯,敬奉这位勤政爱民的贤人。每逢旱年,石阏百姓要在这里设坛祭祀,求神祀雨。

康熙八年,赵星派石匠刘星住、惠多祥二人,在“天沆永博”壁文补刻了上款和下款,留名离去。壁文与上下款刻字,笔体迥然不同,各有千秋。贤人殿,墙饰已脱落,塑像尽毁,只留下供桌前的彩绘仍清晰可见。每当人们观赏“天沆永博”摩崖石刻时,对赵星的敬仰崇慕之情油然而生。(石清泉《江峡石刻怀刘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