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舟曲金石叙录:石门沟摩崖刻石及古栈道遗迹揭示的历史信息

舟曲金石叙录:石门沟摩崖刻石及古栈道遗迹揭示的历史信息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1:石门沟北壁摩崖拓片图石门沟摩崖石刻位于舟曲县大川镇石门沟村东北约200米处的石门沟峡谷东西两侧的崖壁上,且两崖壁上均凿有古代修建栈道的方形榫孔百余个,大小不一,今存古栈道遗迹东西长约200米。南壁上的石刻图1-2:石门沟南壁摩崖嘉祐四年[19]八月三日事。但后面又说“本故城镇,不知何年建为砦”,但是根据这块石门沟摩崖刻石,我们可以判断,至迟到皇祐四年,故城仍为镇,未建成砦,建砦时间当晚于此时间。

舟曲金石叙录:石门沟摩崖刻石及古栈道遗迹揭示的历史信息

图1-1:石门沟北壁摩崖拓片图

石门沟摩崖石刻位于舟曲县大川镇石门沟村东北约200米处的石门沟峡谷东西两侧的崖壁上,且两崖壁上均凿有古代修建栈道的方形榫孔百余个,大小不一,今存古栈道遗迹东西长约200米。北侧石壁上的摩崖石刻(图1-1)刊刻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十月,今高出石门沟溪河床约90厘米,位于古栈道的下部。石刻高120厘米,宽45厘米。其正文阴刻楷书5行,满行21字,每字约5厘米见方,共刻有100余字,下部因河流泥沙冲刷已有十余字磨灭不清,无法辨别。南侧石壁上的摩崖刻石(图1-2)高出今河床约10米,位于古栈道的上部,石刻高90厘米,宽60厘米。两壁上的文字均保存较为完整。

北壁上的石刻

圣宋皇祐四年孟冬[1]尚书屯田员外郎[2]、通判阶州事[3]朱处仁[4],自十六日西之本州故城[5]、峰贴峡[6]、平定关[7]点检城寨后,廿三日过此,又巡历至武平[8]、沙滩[9]诸寨回,廿五日题记河口[10]西石门峡[11]东壁上。左班殿直[12]买马[13]向宣[14]、右班殿直[15]巡检[16]李士宗、福津县[17][18]王□□行。

南壁上的石刻

图1-2:石门沟南壁摩崖

嘉祐四年[19]八月三日事。

本县指挥修造。

监于旅

手分[20]严度。

作头[21]叶文政。

注释:

[1]皇祐四年孟冬:即1052年农历十月。皇祐为宋仁宗(1023—1063在位)年号,共沿用五年。

[2]尚书屯田员外郎:官名,全称为尚书省工部屯田司员外郎。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始设尚书省二十四司员外郎。宋代仍沿袭,为正七品官。(《宋史·职官志》卷八《官品》:尚书诸司员外郎,为正七品)宋前期无职事,为文臣京朝官叙禄官阶,属于后行员外郎,元丰寄禄新格易为朝奉郎阶。(《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之四)元丰新制为职事官,归本司,佐郎中掌屯田司事。(《元丰官志》)

[3]通判阶州事:即阶州通判。通判,差遣官名。州之行政长官,为知某州军州事,掌本州军、民之政,省称“知州”;佐贰官为通判某州军州事,省称“通判”。北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始置,初置时,非知州属官,寓有“监郡”之,节制知州举动。凡本州公事,知州与通判连署。

[4]朱处仁:字表臣,营邱(今山东省昌乐县营邱镇)人,少从苏舜钦游,宋景祐元年(1034)登进士第。初任泗州(今江苏省盱眙县境内)判官、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推官,皇祐四年通判阶州(今甘肃省陇南市),嘉祐二年(1057)任泗州知州。嘉祐五年(1060)“以淮南、江、浙、荆湖、福建等路提举运盐公事、职方员外郎朱处仁为屯田郎中”。朱处仁与欧阳修、苏舜钦、梅尧臣等人交往甚密,相互唱和诗文颇多。他宦游楚州时曾约请苏舜钦为其父朱咸熙(982—1020)撰写《歙州黟县令朱君墓志铭》。朱处仁在皇祐初通判阶州一职,史籍文献失载。阶州通判初置于庆历元年(1041),宋初设通判之时,职权几与知州无异,名为佐官,实际是共同负责,并握有连署州府公事和监察官吏的实权,号称“察州”。欧阳修有《送丁元珍峡州判官》一诗:“为客久南方,西游更异乡。江通蜀国远,山闭楚祠荒。油幕无军事,清猿断客肠。惟应陪主诺,不费日飞觞。”南宋周必大刻本及《四部丛刊》影元刻本《欧阳修全集》于此诗题下均出校记云:“一作《送朱处仁》。”由“为客久南方,西游更异乡。江通蜀国远,山闭楚祠荒”四句可明显看出,作者所送之人是北人,其在南方为官多年,如今又将迁官西去,这与朱处仁身份及经历相契,陇南朱处仁相关题刻的发现更加证实了这一点。那么,以上所列欧阳修《送丁元珍峡州判官》应正名为《送朱处仁》,诗作无疑写于皇祐初年朱处仁通判阶州之时。(蔡副全《石门沟古栈道遗迹与宋代茶马交易》)

[5]故城:即故城镇,也是就是后来的西固城,即今舟曲县城。宋时属福津县辖地,后建为砦,属阶州。《宋史·地理志》记载:“阶州领砦一:故城。”但后面又说“本故城镇,不知何年建为砦”,但是根据这块石门沟摩崖刻石,我们可以判断,至迟到皇祐四年(1052),故城仍为镇,未建成砦,建砦时间当晚于此时间。

[6]峰贴峡:今舟曲峰迭古城遗址。宋代为福津县辖地,因临近番地,又此地盛产良马,因此在该处建有城寨。《续资治通鉴长编》载:“熙宁七年,昌祚先为秦凤路都监,知甘谷城张诜将开边,遣侍禁王世文往阶州峰贴峡,集蕃酋犒设而诱说之。众疑曰:‘是欲表里熙河,取我地尔。’即啸聚大罗苏木嘉族,攻焚峰贴峡寨,杀寨官军民。边候甚急,诜忧惧不知所为,即表乞昌祚知阶州。昌祚至,遂讨平之,以功转皇城副使,于是进讨叠州,改作坊使。”《宋史·兵十二·马政》记载:“盖南渡前,市马分而为二:其一曰战马,生于西邮,良健可备行阵,今宕昌、峰贴峡、文州所产是也;其二曰羁縻马,产西南诸蛮,短小不及格,今黎、叙等五州所产是也。”光绪版《阶州直隶州续志》载:“峰贴峡,在州西一百三十里。与羌地相接,宋志寨于此,为戍守要地。”

[7]平定关:今舟曲坪定。宋代在此处筑关,防御羌人。《阶州直隶州续志》载:平定关,在(阶)州西北。宋时于福津县西界置,以御羌人处。

[8]武平:今舟曲武坪。相传为蜀汉将领姜维屯兵之地。后魏国大将邓艾在此地包围姜维,以武力平定该地,因此城平武,后称武平,也作武坪。宋时在此地置寨,以备羌戎。

[9]沙滩:今舟曲沙滩。宋时曾在此地置寨,以备羌戎。《宋史·李渭传》记载:“(李渭为阶州钤辖时)初,属户寇陷阶州沙滩寨,渭至,诘所以然者,乃都校赵钊扰之,奏流钊道州,以恩信谕酋帅,复其寨。”北宋仁宗时期,李渭妥善地处理了民族矛盾,收复沙滩寨。

[10]河口镇:即今两河口白龙江与岷江交汇处的村镇,从宋代起,石门峡就是由福津、宕昌通往武坪、沙滩、文县及南坪(今九寨沟县)的捷径,也是通往陇右西陲的一个重要隘口。(www.daowen.com)

[11]石门峡:地名。“石门”之名始见于《三国志》,北魏于此置县,自古为兵家必争要地。在今舟曲县大川镇石门坪村境内。峡谷呈东南—西北走向,谷两侧傍山兀立两块巨石,高约百米,垂直耸立,犹如两扇开启的门,故称石门峡。两崖壁上均凿有修建栈道的方形榫孔百余孔,大小不一,今存古栈道遗迹东西长约200米。是此地为茶马古道上的一条重要通道的证据。据裴卷举、王俊英《沓中考》所言:自石门沟栈道南行,即进入《三国志》所谓的“孔函谷”,过三角坪,抵武平寨,有多条捷路与阴平(甘肃文县)及南坪(四川九寨沟县)相通。其一,从大峪沿拱坝河东下,越拱坝梁,出博峪沟迳至阴平;其二,从大峪至沙滩,南行跋涉武坪、大海沟林间古道,越青山梁至南坪;其三,从拱坝河畔进插岗沟越过插岗岭经二十四个亮晃晃古便道,即入博峪,再沿白水江到达古阴平——文县;其四,从拱坝河进入铁坝沟,越木头岭,亦进入白水江河谷。

[12]左班殿直:武阶名,北宋时期属三班小使臣阶列。“殿直”之官始见于五代后梁开平二年敕。北宋初沿置,但为三班之一,称左、右班殿直。元丰官制为正九品。

[13]买马:差遣官名,全称为提举陕西等路买马监牧司勾当公事。一般以京官充当,为提举司属官,协理本司公事。

[14]向宣:镇戎军(今宁夏固原一带)人。该名字又见于万象洞卧龙坝的西北壁,记有“镇戎向宣”,可以得知向宣的籍贯应为镇戎军。

[15]右班殿直:武阶名。属三班小使臣阶列。位仅次于左班殿直,在三班奉职之上。

[16]巡检:官职名。宋代,凡供奉官(从八品)以下小使臣任巡警之职,不带使,直称巡检。掌训练甲兵,巡逻州邑,擒捕盗贼事、巡捉私茶、盐等,各视其名分以修举职业,皆掌巡逻讥察之事。

[17]福津县:《太平寰宇记》阶州条下记载:“福津县,旧四乡,今三乡。本汉河池县地,在后魏为武阶郡。按《魏志》:‘大统五年于今县东北三十里故万郡城置覆津县,属武阶郡。’隋废武阶郡,县属武都郡。自唐景福元年再置县,改为福字。后唐长兴三年移州于此。”《元丰九域志》卷三记载:(阶州武都郡军事)县二:中下,福津(三乡。安化、利亭、石门、角弓、河口、故城六镇。峰贴峡、武平、沙滩三寨。有盘提山、白江水、福津水)。又据《宋史·地理志》记载:“(阶州领)县二:福津(中下,领峰贴峡、武平、沙滩三砦、团城堡、平定关)。将利(中下)。砦一:故城。(本故城镇,不知何年建为砦)”

[18]县尉:职事官名、阶官名。西汉诸县置尉。宋代时,县尉掌部辖弓手、兵士巡警、捕盗解送县狱诸事,维持一县之治安。宋前期,赤县尉从八品下,三京畿县尉正九品下,上州县尉、中县尉从九品上,中下、下县尉从九品下。逐县置一员,大县、极边县置二员,分东尉、西尉。

[19]嘉祐四年:即1059年,嘉祐为宋仁宗年号,前后沿用八年(1056—1063)。

[20]手分:在宋代时为州县雇募的一种差役。

[21]作头:即领头的工匠,作头一般技术精熟,且往往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威望。

按:北壁的石刻记载了宋代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阶州事朱处仁等官员在皇祐四年(1052)十月巡察福津县(今舟曲县)境内故城、峰帖城、平定关、武平寨、沙滩寨等要塞的情况。从石刻的内容来看,宋朝至迟已经于公元1052年收复了“安史之乱”以后被吐蕃占领了三百多年之久的武都、舟曲一带,并且在宋朝时期,舟曲县一带虽然地处西南边陲,但因其临近蕃地,又盛产良马,因此在境内的故城、峰帖城、平定关、吴平斋、沙滩寨等地均有重兵把守。《宋史·马政》记载:“盖南渡前,市马分而为二:其一曰战马,生于西陲,良健可备行阵,今宕昌、峰贴峡、文州所产是也;其二曰羁縻马,产西南诸蛮,短小不及格,今黎、叙等五州所产是也。”并且后来在熙宁年间故城镇(也称西故城镇)、峰贴峡寨都设置了茶场,进行茶马贸易。《宋史·食货》载:“阶州在城及将利县、西故城镇、峰贴峡寨,熙宁八年闰四月置。”因此可以推断属于阶州的临近蕃地的故城、峰贴城、沙滩等寨在北宋初期是进行茶马贸易的名镇,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此外,石门沟摩崖石刻与万象洞《朱处仁题壁》均有“左班殿直买马向宣”的记载,而《宋史》却记载:“市马之官,自嘉祐中始,以陕西转运使兼本路监牧买马。”皇祐年号为1049—1053年,而嘉祐年号为1056—1063年,由这两处题记,可推断早在皇祐初年已有了专门负责买马之事的地方职官,因此可以补正《宋史》的记载。

南壁的石刻也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南壁摩崖的刊刻时间为北宋嘉祐四年(1059),比北壁摩崖的刊刻时间皇祐四年(1052)要晚7年。南壁摩崖的内容相当于政府的告示,主要记载了嘉祐四年,本县指挥修造栈道一事,并提醒过往的商旅注意人身及财产安全,再就是记载了参与此次事件的人员有“手分严度”“作头叶文政”,这是石门沟栈道在北宋年间进行修建或重修的确凿证据,说明了此时期,舟曲的石门沟作为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通道,过往商旅众多,政府也比较重视这部分人的安全,并且修筑栈道以方便他们的通行。同时,有了政府的告示做保障,过往的商旅可以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可以放心地从此地经过从而到达藏区或者四川进行贸易。无论如何,这都是宋代茶马古道舟曲段的重要历史证据,虽是只言片语,却是重要的历史见证。

石门沟峡谷南北两侧的摩崖刻石,对于研究宋代熙河、秦凤等路的茶马贸易状况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也为考察阴平古道西段交通线路积累了宝贵的资料,还对于研究陇蜀的历史、政治、军事、文化、交通及民族关系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因此石门沟摩崖石刻具有重要的文物考古双重价值。现在石门沟摩崖刻石已经成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且正在积极申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附录: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蔡副全教授还在武都万象洞发现两帧与石门沟摩崖石刻相关的两处题壁墨书,分别是题写于宋皇祐四年的《朱处仁题壁》和《向宣题壁》。《朱处仁题壁》墨书位于万象洞天庭的西壁,楷书4行云:

田曹外郎通判郡事朱处仁。

左班殿直买马向宣、司理参军

王宏,福津县令张□,

大宋皇祐四年三月九日游此。

《向宣题壁》墨书位于万象洞卧龙坝西北壁,楷书4行云:

镇戎向宣、

河中王宏同

游此。皇祐

四年三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