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思想库与公共社会项目》报告显示:“全球共有智库6618个,英国287个,英国智库占总数的4.33%。在全球智库综合实力前150的排名上,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排名第二,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排名第九。”[16]英国智库一般以影响政府决策为目标,有的甚至提出科研工作要紧跟上国家的决策进程。这与我国社会智库以政策研究为对象,以影响政府决策为目标的宗旨存在一定的契合性。
1.决策机制结构合理,信息机制互通性强
(1)结构合理的决策机制。与政党关系密切是英国大多数智库的特征,但政党为保障决策的科学性一般不会干涉研究选题和研究过程。选题方面,英国一些较大的智库通常会成立选题小组,成员主要由每个研究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负责对资深研究者提出的议题进行评审。而一些与政府关系密切的智库在选题过程中还会邀请议员参加。在决策机制方面,注重发挥权威专家的集体智慧。决策委员会是英国智库的主要选题机构,委员会内汇集了众多领域的权威专家与学者,保障了选题的科学性与专业性。
(2)注重互通的信息机制。信息方面,由于英国智库大多与政府联系紧密,信息与数据也较容易获取。英国发展研究院为配合其“将知识应用于发展实践”的理念,专门设立了知识服务信息部,提供各类信息和资源以及咨询服务,并先后建立了网站和信息系统网络,成立知识合作小组,以统筹全院知识信息的整合与传递。[17]专业数据库是智库信息获取的重要途径,通过在线数据平台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平台还提供了跨库检索服务。如英国简氏信息集团作为世界知名的数据中心,在为英国智库提供研究信息与数据的同时也为其他国家智库提供信息服务。欧盟总部也建有各类统计数据库,这些数据库通常会在欧洲总部网站上公布,智库通过申请可以获取与研究相关的各类数据。
2.研创机制的人才来源广泛,筹资方式采取会员制(www.daowen.com)
(1)研创机制人才来源广泛。英国智库普遍重视研究人员的选拔与培训。如英国的查塔姆社专业研究人员为143名,研究人员大多是通才,并根据研究区域对其进行划分,如非洲研究有22人、美洲研究有13人、亚洲研究有20人、能源和环境研究有32人、欧洲研究有7人、世界经济研究有16人、全球健康安全研究有24人、国际法研究有9人、国际安全研究有27人、中东和北非研究有20人、俄罗斯和欧亚大陆研究有18人。[18]为提高研创能力,英国智库较为注重智库人才的教育背景,但学历并不是其唯一的决定因素。英国智库对研究人员要求较高,一般要具有多项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必备的创新能力。研究人员的来源也不仅限于高校和研究机构,也包括政府部门、新闻界、企业界等。英国智库的研究人员大多是通才,可以对许多复杂多样的综合性课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一些大型智库通常会邀请外部专家参与研究,通过与国际组织的合作来提升研究的质量。英国智库还要求资深研究人员对年轻人员进行培训。亚当·斯密研究所会对新入职的研究人员进行为期一周多的培训,培训内容既包括研究的方式,也包括与外部媒体沟通的能力。鼓励人才流动,而且愿意保持合理水平的人员流动率,如海外发展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流动率达20%。
(2)会员制的资金筹集方式。政府的资金支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多数智库的经济压力。英国智库的委托项目大约有1/3来自政府支持,政府还鼓励英国智库拓展海外业务,以获取研究资金。伦敦财政研究所2011年研究资金总收入约600万英镑,政府资助约259.2万英镑,占比达43.23%,其余多为企业捐赠。[19]“会员”缴纳的会费也是英国智库的重要资金来源。一些成立时间较长、业内地位高的智库,会员单位也多。查塔姆社2011—2012年度预算为1240万美元,主要靠57个会员的捐赠和6家企业或机构的捐赠。[20]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经费有一半来自会费和出版收入,其余来自国内外民间的基金。为了避免资助者干涉研究过程,一些智库还明确规定了每个资助者的最高资助金额。
3.倚重媒体的成果传播机制
首先,媒体依然是英国智库成果传播的重要渠道。研究人员常针对国内发生的政治、社会和外交方面的问题发表见解,以此来引导舆论导向。如查塔姆社专门设置了外联部门,建立“媒体每日报送”制度,将政策见解第一时间发送给媒体。[21]查塔姆社的博客、公众账号、网络视频在研究成果传播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研究专著、研究报告和期刊也是其成果传播的重要渠道。出版物除具有筹集资金的功能外,还具有传播研究成果的功能。如查塔姆社除了《今日世界》和《国际事务》,每年还出版60多份研究报告、论文和书籍;简氏信息集团出版的《简氏防务周刊》《简氏国际防务评论》以及《简氏情报评论》等均是业界权威。最后,定期举办论坛和会议,邀请政府官员和知名学者参与讨论或发表演讲,以此来传播研究成果和影响政府决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