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社会智库运行机制的实证研究:成果传播与运行分析

社会智库运行机制的实证研究:成果传播与运行分析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专业研究人员通常是研究成果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研究成果的传播最具说服力。成果传播机制的构建是保障社会智库研究成果转化为公共政策的基础。

社会智库运行机制的实证研究:成果传播与运行分析

1.成果传播机制的内涵

知识运用理论提出了诸多促进知识向政策转化的模型,如启迪模型、需求拉动模型和传播模型等知识向政策转化的模型。社会智库作为知识型组织,其研究成果如何转化为政策需要构建完善的成果传播渠道。因此,成果传播机制是社会智库利用组织传播、人际传播、大众传播以及其他各种传播方式与手段来确保研究成果传递与价值实现的过程。首先,成果传播机制建立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研究成果向政策的转化。国外智库已经充分认识到,必须加强传播观念、传播力量、传播机制方面的建设,实现政策研究力和舆论影响力的“双轮驱动”,才能使研究成果获得足够的关注度和认可度。[44]其次,构建并充分有效地应用多维传播渠道。研究成果的传播单纯依赖一种传播方式显然难以满足传播需求,对组织传播、人际传播以及大众传播的综合使用便成了研究成果传播的重要方式。

2.成果传播机制的运行要素及其功能

(1)传播主体。传播机制的主体:一、是社会智库的内部管理者。管理者在传播过程中通常担负着统筹协调和引领方向的作用。二、是专业研究人员。专业研究人员通常是研究成果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研究成果的传播最具说服力。三、是兼职学者或社会知名人士。他们通常具有广阔的人脉关系,有些人士甚至可以直达决策层。

(2)传播对象。社会智库以影响政府决策为目的,故其传播对象主要是政府部门。由于受信息技术和网络发展的影响,其传播对象也不断增多。除政府部门外,公众、企业家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等均可作为传播的对象。这些传播对象既是智库研究成果的最终接受者,也是成果的最终检验者。(www.daowen.com)

(3)传播渠道。传播的渠道涵盖了组织传播、人际传播、大众传播以及信息时代的网络传播等。组织传播包括社会智库委托专门的传播机构对成果进行宣传,通过组织论坛、会议以及发布会的形式宣传研究成果。人际传播主要由社会智库创立者、专家、研究人员、智库行政人员等通过人脉关系对研究成果实施宣传。大众传播范围广泛,但必须依托其他传播工具为载体以保障传播效率。网络传播是随着信息技术而逐渐兴起的一种传播方式,包括网站、微博、微信、QQ、手机报、数字传媒等。

从上述分析可知,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以及传播渠道共同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成果传播网络,如图2-6所示。

图2-6 成果传播机制流程图

成果传播机制的功能,可以从传播的模式、内容、效果等方面做出诸多分析,在这里主要从研究成果的运用考虑。由此可归纳出三个功能:一是保障功能。成果传播机制的构建是保障社会智库研究成果转化为公共政策的基础。没有完善的传播机制,社会智库的研究成果将无法被公众和政府知晓,存在价值也将大打折扣。二是告知功能。广而告之是传播机制的本质,传播机制使社会智库的研究成果通过多维的传播渠道迅速传向决策者与公众,并告知成果的内容、对当下问题的看法以及政策建议等,通过政府决策部门的评估来决定是否开启“政策之窗”。三是政策教育功能。成果传播机制不但具有传播研究成果的功能,而且还具有政策教育的职责。随着社会智库的发展壮大,在社会问题的解读方面应引导公众舆论,并提供解决方案,需要将职能从决策咨询拓展到政策教育。如“零点”连续发布的《中国公共服务公众评价指数调查》,通过发布研究成果、举办论坛等方式客观真实地对公共政策进行了解读,既提高了公众对政策的认识度,也提高了自身的影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