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性
报告所表达的观点必须正确,分析问题的材料来源必须可靠。论证要以事实为依据,无论是对关联性的变量进行表述,还是阐述因果关系都要建立在事实依据之上,对得出的结论更需要权衡利弊和应有的价值,对不适用的、可行性不强的结论不做判定,所有的结论都必须从事实出发,推理要有逻辑性,不能做出无根据的臆断。
2.创新性
教育质量监测报告要有一定的创新性,要紧扣教育实践中出现的新动向、新发展、新问题,用大量的事实性数据来证明新发现,提出新观点,形成新结论。在分析数据时,要有创新意识,多从新的角度、新的分析方法入手,形成新的内容。这是衡量监测报告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
3.规范性
监测报告的撰写不能随意,不能因为类型多样,就忽视最基本的规范要求,所有的撰写都要严格遵循报告的格式。这就要求在进行报告撰写时,既要有创新又要有规划,写作前完成写作提纲和写作计划,根据监测目标和任务,依据监测内容,按照科学的逻辑表达顺序组织材料,确定写作的形式和表述方法。
4.针对性(www.daowen.com)
监测报告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必须旗帜鲜明地表达写作的目的,做到有的放矢,围绕报告主题展开论述。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讨论,对监测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提出见解和解决思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监测情况,启迪读者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5.时效性
监测报告要追求时效性,及时反馈监测结果,这是监测报告得以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
6.可读性
监测报告虽然专业性强,但写作宗旨是为了交流,因此报告在表述时必须考虑可读性。尽量用准确、通俗的语言来阐述内容和观点,在不损害规范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问题、分析数据、阐述结论和提出建议。使用专业术语时,尽量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切忌故弄玄虚,更不可用明显的偏向性语言来撰写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