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国家和省级层面的教育质量监测,各地市州也在积极推进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特别是教育部于2013年遴选了30个地区作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其中有部分实验区就是以地市州为主体开展实验工作,取得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成果。
1.广州市
广州市以“观察学生、体察教师、洞察学校、督导政府”为目的,坚持走理论和实践创新相结合的教育质量监测道路,从根本上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
广州市教育局与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基础教育协同创新中心,通过该中心着重解决指标研制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按照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各项关键性指标分小学、初中、高中三段进行细化,建立表现性评价标准。研发学生学业测评工具、学业问卷调查工具、非学业量表工具,并形成综合性评价模式,实现对学生多层面的综合评价。广州市用学业测评来了解学生学业发展状况;用学业测评配套的学业问卷,探讨影响学生学业发展的相关因素;用非学业问卷,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多元化评价,有效地减轻了学校和学生的负担。
2.安庆市
安庆市立足市情,高起点运作,原创性探索,宽覆盖监测,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安庆市基于市级监测工具专家组的指导,依托区域各层次学校和学科教学骨干教师,建立学业类和非学业类监测工具研发项目组。采用本土编制,外聘专家审定、修改的方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学业成就监测工具和非学业监测工具。从2014年起到2015年末,安庆市组织了两轮测评。参与测评的样本校从81所扩展到159所。鉴于本土教育现状,逐步探索表现性评价监测工作的开展,重点关注审美修养和体育技能两个项目的监测。
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对监测指标体系、监测工具、抽样方法、测试组织及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进行改进。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加强数据对比性分析和数据科学性检验。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安庆市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深入开展,分层次形成全市总报告、典型区县报告、典型学校报告,分类型形成项目结果分析报告、项目工具技术分析报告。安庆市加强教育质量监测的宣传和引导,对监测结果召开发布会进行公布。
3.泸州市
泸州市在专家指导下,大胆开展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为教育决策和教育改进提供依据。
(1)专家引领开发评价工具。
借助教育部专家团队、四川省基础教育监测中心、重庆市评估院等专家的专业指导,依托本土优秀团队力量,借鉴PISA等国内外先进命题技术,积极开展评价工具开发。现已研发四年级和八年级的语文、数学、阅读素养、数学素养、非学业发展水平监测工具,以及义务教育质量、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状况、教师职业发展状况等监测工具。
(2)自主探索实施质量监测。
2015年1月,开展了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状况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状况专项监测。抽取样本校176个,抽取教师、学生、家长近4万人。本次监测主要通过网络完成,是泸州市第一次开展基于大数据的质量监测。
2015年7月,开展了2015年泸州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本次监测抽取了全市四、八年级168个监测点的10 260名学生、1 090名教师、168名校长作为样本。本次监测内容为学生品德、身心、学业和兴趣特长发展状况,收集了学校教师队伍、设施设备、教育教学管理、学业负担等影响教育质量的相关数据。
2016年6月,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监测。抽取了样本学生10 320名、样本教师1 250名、样本校长167名。本次监测旨在了解泸州市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状况,并通过这一活动引导社会由关注学生学业成绩向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转变。
泸州市实验区项目办从全市评价改革核心队伍中遴选20余名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经验的硕士研究生组成了监测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团队,形成了反映全市及各区县学业负担状况和教师职业发展状况的报告16个,2015年教育质量监测报告8个,2016年阅读与素养监测市级报告3个、区县报告7个、学校报告171个。
(3)着力改进开展综合反馈。(www.daowen.com)
分别组织全市范围和区县范围的“监测报告”解读会,向市、县、校分层反馈监测数据,以报告卡的形式向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教研师培机构分类反馈监测数据,剖析教育教学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各部门根据报告数据积极进行问题会诊,研究解决对策,实施教育教学改进,实验区项目办和教育督导部门对改进效果进行跟踪评估。
【注释】
[1]李佳,吴维宁.SOLO分类理论及其教学评价观[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2):16-19.
[2]李佳,吴维宁.SOLO分类理论及其教学评价观[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2):16-19.
[3]孟琼,罗家洪,张晓磬.概化理论在《医学统计学》期末考试成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11):141-145+147.
[4]戴海琦,罗照盛.项目反应理论原理与当前应用热点概览[J].心理学探新,2013(05):392-395.
[5]戴海琦.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测验编制方法研究[J].考试研究,2006(04):31-44.
[6]刘声涛,戴海崎,周骏.新一代测验理论——认知诊断理论的源起与特征[J].心理学探新,2006(4):73-77.
[7]陈瑾,徐建平,赵微.认知诊断理论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2):20-22.
[8]瞿葆奎主编,陈玉琨、赵永年选编.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300-309.
[9]罗华玲.西方主要教育评价模式之新解[J].昆明学院学报,2011(1):108-110+122.
[10]一帆.教育评价的目标游离模式[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3(2):64.
[11]王云峰,胡进,张咏梅.北京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的构建[J].教育科学研究,2009(9):32-36.
[12]尹后庆.“绿色指标”评价:引领教育转向内涵发展——上海市“绿色指标”的背景与内涵[J].中小学管理,2013(7):4-6.
[13]龚春燕,何怀金,贾玲,卢锦运.重庆模式:大数据评估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J].中小学管理,2015(8):7-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