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最终体现便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的深度融合,在技术、网络、教师、学生的通力协作下,体现融合的威力,进而可以构建基于外语教学理论、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育技术学等理论的综合性跨学科研究门类——外语教育技术学。”语言学习习惯是语言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所积累的、以个人体验为主的一种直接经验,而新技术的学习恰恰需要一段适应期和体验期,需要和以前固有的语言学习习惯进行一种博弈。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整合与重组包括三个关键性因素:设备的整合与重组、信息资源的整合与重组、人员和管理的整合与重组(图2-2)。
图2-2 设备整合、信息整合、人员和管理整合模式图
设备的整合与重组、信息资源的整合与重组、人员和管理的整合与重组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缺一不可,对任何一方的忽视,都会造成多媒体网络资源的浪费:设备整合不力,无法发挥其最大效能;信息整合不佳,势必造成资源浪费;人员整合不到位,就无法充分利用设备和网络信息资源。教学资源整合取向是使分散、分化的资源系统中各个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成为和谐整体的过程,是实现资源优化的内在动力。资源整合不是简单合并、排序和叠加,而是形成符合教学和学生认知规律、符合学科知识体系和文化结构要求的最佳信息资源体。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融合是资源建设的重中之重,具体整合措施应该考虑到教学资源应用观念整合、教学资源系统整合、教学资源的内容结构整合及教学资源文化形态整合等。
(一)设备的整合与重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多媒体技术正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的工具。”良好的多媒体网络设备整合重组应能使外语教学的多种媒体资源互为补充,成为突破时空界限,扩大学习主体活动空间,提供自我验证、信息重组、交互传输的手段,成为支持与扩充学生思维过程强有力的认知工具。设备整合重组并不是教育技术设备的简单叠加,它应当是使用者易于掌握的多媒体网络系统组合,方便教师和学生调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设备层次越合理,使用者越众,功能效益越高;教师队伍教育技术水平越高,使用者越精,设备层次越高,质量效应越高。”整合应考虑硬件、软件两个要素的匹配与协调。
1.硬资源整合
硬资源是指信息交流得以实现的各种物理设备的总和。硬资源整合要根据对环境构建原则的认识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优化配置现有多种媒体资源,发挥其最大价值,实现资源共享。资源共享是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一个突出特点。设备建设除了应考虑设备的先进性、兼容性、经济性等因素外,也应考虑设备的层次性和互补性。外语多媒体资源的应用并不意味着抛弃所有的非数字化资源。例如,在基于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新型语音室中安装接入磁带录放音设备,就可以极低的成本激活所有的基于磁带的非数字化线性音频资源。
对原有资源和新建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可以解决不同资源系统之间不兼容的矛盾;解决系统信息之间的交换、互操作和共享;解决数据信息一致性和信息语义问题;解决语言信息海量性、动态性、分布性等与语言信息管理的集中性和便捷性的矛盾;缓解物理空间不足;开发适应本地学生需求的课程与教材;增强师生互动、师资互补、资源联动。但在整合资源时,设施设备建设思路需要改变传统的“独占经济”的思维,应对普遍存在的信息孤岛,将利益最大化转变为效能最大化、重视社会协同作用。
科学的硬资源整合可以考虑以下原则:(1)经济原则。转变“建设新设施,抛弃老设备”的思路,将原有设施与新设施集成化。(2)互补原则。实现新设施与原有设施,数字化资源与非数字化资源的功能互补、深度融合,发挥设施与资源的最大效能。(3)便捷原则。软硬资源的有效整合,有效解除资源使用主体使用资源存在的“空间位移”与“时间阻滞”所造成的不便。(4)共享原则。资源整合面向师生的设施资源平台,应成为学校语言教学与实践的“共通”平台,成为学校建设智慧校园的闪光点。(5)衍射原则。资源整合是“师生共同发展体”的延伸,能促使教与学要素发生质的变化和转型,有利于培养师生成为具有高情商、高科技、高效能的新型语言师生。
在“互联网+”背景下,针对语言学习进行课程与教学资源的整合,就是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借助先进的设备、技术和软件的支持,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基于教育信息化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共融、效能共通、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泛在智慧语言教学平台,创设立体、多维的语言育人环境,提供跨文化语言能力培养的语境和学生的实习、实训、实操的语言场景,架构泛在(Ubiquitous)外语学习环境,切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应用能力,以虚拟空间拓展物理空间,使外语环境成为隐性课堂。
2.软资源整合
软资源指依存于一定介质或载体而存在的抽象的信息资源。外语课程软资源从广义上可分为数字化资源与非数字化资源两大部分。数字化资源包括所有使用了数字化制作手段的资源,例如多媒体课件、CD音频、VCD/DVD视频与网络信息资源等。非数字化资源包括所有以纸张或其他线性存储介质保存的资源,如参考书、工具书、教师手写的讲义资料、磁带、录像带、电影胶片等。
在实现数字化资源工作的同时,要充分利用非数字化资源。课件资源的开发应当是对教材的再创作和再加工,各种数字资源的调用是教学内容的补充,网络资源的合理使用则是课堂与教材的延伸。在多媒体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因此,良好的软、硬资源与信息资源的整合应能使外语教学的多种媒体资源互为补充,成为突破时空界限,扩大学习主体活动空间,提供自我验证、信息重组、交互传输的手段,成为支持与扩充学生思维过程强有力的认知工具。相关软件的整合必须围绕便于开发和使用外语教学资源这一目标而进行。外语教师应至少熟练掌握基本应用软件的使用,才能较好地发挥软资源的效能:
(1)办公、课件制作与演示类:Microsoft Office系列,WPSOffice系列,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Nero(刻录软件),Focusky等;
(2)图像查看、编辑与影音播放类:ACDSee,SnagIt,Photoshop,Real Player等;
(3)常用系统辅助工具:CAJ浏览器,超星浏览器,Adobe Reader,WinRAR(文件压缩软件),杀毒软件;
(4)数字资源:电子百科全书(Microsoft Encarta,Encyclopedia Britannica等)、朗文词典、韦氏词典等;
(5)网络查询、邮件收发类:Internet Explorer,Outlook Express,Foxmail等;
(6)以windows为系统平台的教学系统,自己开发或购买课件编辑系统、题库管理系统、教学控制系统、测试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生测试信息系统、班主任评语系统等。(www.daowen.com)
深化外语教育改革,构建现代外语教学模式,离不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策略。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不仅要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更要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利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重构和创造。
(二)人员和管理的整合与重组
合作学习“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共同的学习环境,并且鼓励学习者互相帮助,产生群体动力,以提高学习者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成团体的学习目标”。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进入课堂,原先较单一的课堂内外的人际关系趋向于多元化。传统的师生关系向多维度发展,出现了师师协作、生生协作、师管(理)协作、生管(理)协作等关系。以前师、生、管三者相对独立的个体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均成为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对象。要实现真正的互动,前提是抓好“人件”建设,其核心是“使学科教师、学生、技术人员、管理者等都对信息技术形成积极的态度,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掌握信息技术在学习、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方式,能够充分利用技术提高自己的工作成效,促进教学改革。”
1.师生合作
教师的作用不仅是管理和评判学生的学习,教师还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课堂活动的协商者、参与者及心理支持者,教师更应当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伙伴。学习者应参与整个课程内容设计,选择学习过程,设计语言学习活动并在很大程度上对学习成功与否负责。在网络技术加入多媒体教育系统后,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知识更新的速度和传播渠道的扩大使信息更新得以即时实现,教师作为个体其知识结构是有限的,其时间资源也是有限的,更需师生间的合作。电子邮件列表系统、英语聊天室、教师博客、微助教、课堂派、雨课堂等使得课内(curricular)与课外(extracurricular)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师生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不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约束的双向互动反馈机制。这种方法会极大地丰富外语课程资源,使之成为一种类似于维基百科的、开放的、人人可参与的、人人可受益的共享资源库。
2.教师培训
熟悉计算机及多媒体设备的基本操作并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是现代教师所必备的基本专业技能。教师培训的成效应放在教师能熟练掌握各种搜集素材资源的方法、能够检索和搜集优秀教学资源网站、为教学选择合适的素材资源;初步学会对搜集到的文本、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等素材资源进行简单的加工与处理;掌握素材资源的搜集、加工处理和管理方法以及基于网络的素材资源检索和下载方法。多媒体教学需要教师具有极大的热情,投入很大精力,充分发挥创造性和能动性,灵活地将计算机的使用、语言教学的理论、网络教学资源与自己所教课程结合起来。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资源的搜集与处理、使用与整合以及完善与开发,能“变雕虫小技为教学大器”。教师不仅要学会利用PowerPoint编辑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也要学会其播放或演示的技巧。例如:
(1)切换幻灯片。幻灯片在放映状态下需跳转到上一张或下一张幻灯片时,可以使用键盘上的PageUp或PageDown键进行跳转。
(2)快速定位幻灯片。键入幻灯片的序号(数字)后按回车键(Enter)可跳转到所需的幻灯片页面,页面转换迅速自然,并且屏幕上无任何显示。例如:在播放演示文稿时,如果要快进到或退回到第5张幻灯片:按下数字5键,再按下回车键。从任意位置返回到第1张幻灯片,还有一个方法:同时按下鼠标左右键并停留2秒以上。
(3)精确定位对象。在用PowerPoint编辑课件时,只用鼠标定位或移动某个对象时不太准确,按住“Shift”键的同时用鼠标水平或竖直移动希望移动的对象,可以基本接近于直线平移。按住“Ctrl”键的同时用方向键来移动对象,可以精确到像素点的级别。
(4)PowerPoint自动黑屏或白屏。为避免影响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按“B”键使屏幕变成黑屏,恢复时再按一下“B”键即可。按“W”键会变成白屏。
(5)在PowerPoint编辑状态下,摁下“F5”键,可以快速播放幻灯,摁下“Esc”键,即可退出。
(6)在PowerPoint播放状态下,摁下“Ctrl+P”组合键,可以出现电子教鞭和记号笔,摁下“E”键,则擦除标记内容。
(7)打包功能。在用PowerPoint2016编辑完课件时,点击左上角“文件”按钮,在显示的橙色菜单中选择点击“导出”,然后再选择“将演示文稿打包成CD”时,选择按钮,下一步将会出现两个按钮,如果本机没有可刻录光驱,选择“复制到文件夹”即可,如果有可刻录光驱,在光驱中放入空白光盘即可。PowerPoint中的“打包成CD”功能,可以将一个或多个演示文稿连同支持文件一起复制到CD中。
现代多媒体教室按照所配主要设备的不同,可分为以“投影机”为主的投影教室、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主的交互教室、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网络教室。无论是何种教室,在开展教师培训时,要特别注意培训教师熟练操控中央控制器、计算机、投影机、电动幕布、视频展台、影碟机、功率放大器、音箱、话筒、激光教鞭、调音台、遥控鼠标等设备。
3.学生培训
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也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将来的自我发展。教师和技术管理人员应鼓励并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教学素材,尝试设计、开发和调试课程小课件,在多媒体教室培训其掌握多媒体设备的操作规程,熟练运用语言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及网络室设备的基本能力,让他们明白,网络不只是意味着用即时通信软件聊天或玩网络电子游戏那样简单。教师应将学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能力列入考核范围,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4.管理人员的培训
培训技术管理人员关注国内外外语多媒体技术信息,掌握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设备管理人员应配合外语教学采集、录制、保存教学音像资料;协助教师制作课件、刻录光盘资料;帮助师生进行资源制作、资源管理、资源检索及资源共享。设备管理人员远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开、关门或开启、关闭电源的简单操作者了,他们应当与教师、学生一起共同成为外语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建设者。
总之,要开发高效的外语教学资源,需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转变师生的教学理念和学习理念,克服技术“敷衍”感与技术“恐惧”感。技术“敷衍”感是教师做出了华丽精美或文字堆砌的课件,但久而久之,学生便会日久生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外语教育技术不再是神秘的“高科技”武器,但也不是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土家雀”,毕竟计算机与其他家用电器不同,不是一个“摁键”动作就能实现用户所要的结果。计算机是创造性产品,往往会引起师生的“技术恐惧感”。第二,使师生明白外语教育技术已经成为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第三,外语工具软件的应用得当,便可实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效果。第四,外语课程目标的设置要以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进行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这是实现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和保障。第五,外语教育技术媒体是人的多种感觉的同时延伸,它可以使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等限制,达到呈现刺激、强化记忆和提高学生分析、观察和思维能力的目的,最终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第六,教师充分运用外语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节约教学时间及增加教学容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