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强调,“以促进深度融合为核心,坚持应用驱动、形成有效模式……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总结提炼形成可借鉴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大力推广、深化应用”。此时,技术“隐身”,将“技术”与“课程”融入学习和教学活动成为师生的高度自觉化的行为。在外语教育技术不断走向成熟的前提下,“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融合的常态化已露端倪,体现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渗透到语言教学的全过程……成为一种隐性的‘自然的’常态的行为”。
“自我效能感越高,成功达成语言运用活动的可能性就越大;技术可以借助语言提升思维品质,进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真实情景中的活动越多,语言运用就越熟练;群体记忆和个体记忆互动得越多,个体成功达成语言运用活动的质量就越高;技术使用与语言学习习惯的博弈越趋近于平衡,技术提升语言学习绩效的机会就越大。”外语教育技术不仅能使学习者接触到目的语的使用环境,找到网络会话伙伴,活化会话模式,盘活固有知识,还能加大训练量,促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提高语言学习效能,加强正迁移,降低负迁移,降低或减少语言学习中的石化现象。外语教育技术与课程融合促进了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它需要语言、计算机、网络、信息、文化、美术、音乐等多学科的知识。外语教育技术的综合性对外语教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了“孵化”和“助力”的作用,它影响着外语教育的方方面面。当前教育技术与外语课程进行融合,共同主导外语教学,这是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外语课程建设的强烈需求。语言教学过程不仅要考虑硬件设施、软件应用,更要考虑“人件”——师生的重要作用,考虑各外语教学要素的融合问题(图2-1)。
(www.daowen.com)
图2-1 教育技术与外语课程融合示意图
王跃(2007)认为在网络时代,教师应具备九大信息素养:(1)信息获取能力;(2)资源整合能力;(3)网络工具应用能力;(4)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能力;(5)网络环境下的课堂驾驭能力;(6)信息时代的学习评价能力;(7)利用网络进行交际的能力;(8)网络道德修养;(9)终身学习能力。可见,现代外语教师必须具备技术与课程的共生、共融、共存理念和实践热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