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片茶叶看似普通,实际却来得百转千回。每一道工艺,都来自反复实践;每一种味道,都经过时间的沉淀,带着千年历史流转的波澜壮阔。
两汉之前食用鲜叶
在没有发明用火烤煮食物之前,茶的利用只能是咀嚼鲜叶,这种最原始的利用方法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便是生煮和羹饮。生煮类似现代生活的煮菜汤;而羹饮的方式,在《晋书》里有记载“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
三国时制饼晒干
三国时,魏国已出现了茶叶的简单加工,三国魏明帝时期的张揖在《广雅》中说明了当时鲜叶紧压成饼的制茶方式,是将采来的茶叶先做成饼,晒干或烘干后将茶叶收藏,可随时取作药用和饮用。这种制饼晒干的过程可以视为制茶工艺的萌芽。
唐朝的蒸青工艺
到了唐朝,伴随着经济的繁荣,茶叶的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种植面积扩大,品种增加,品质提高,于是制茶工艺迎来了第一次技术变革,那就是蒸青制饼工艺的出现。中唐以后,采叶做饼茶的制茶工艺得到逐步完善,在陆羽《茶经·三之造》中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记载。
蒸青制饼,是先将采下的茶鲜叶放在甑釜中蒸一下,随后将蒸后的茶叶用杵臼捣碎,再把捣碎的茶末放在铁制的规承(模)中,拍压制成团饼,将茶饼穿起来烘焙至干,封存。蒸青的好处是,可以降低茶叶中的苦涩味,也就是说,人们可以不用在茶里加入葱姜等物来调和茶的青草味和苦涩味。(www.daowen.com)
在宋朝,制茶工艺又有了新的突破,由于贡茶制度的形成,团饼茶的制作力求精益求精,饰面花纹出现龙凤之类,龙凤团饼由此逐步产生。龙凤团饼是指将新鲜采摘下来的茶叶经过蒸、捣、拍,用刻有龙凤图案的模具压制而成,使其表面带有龙凤纹饰。这种龙凤团饼专门贡上,深受宫廷喜爱。
宋时,除团饼茶之外,还有散茶叶生产,散茶是蒸青后直接烘干呈松散状。到宋朝后期,散茶得到进一步发展,有取代团饼茶之势。
明朝的革新
饮茶风尚发展到明代,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变革,即炒青散茶工艺出现,并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倡导下大力发展。与蒸青工艺相比,炒青更能散发出茶的香味,而且炒青制法比蒸青容易掌握,也更省工,因此明代炒青技术大大提高,继而取代蒸青。
尤其明代许多茶人身体力行,种茶、制茶、品茶,研究绿茶制法者越来越多,产生很多新发明,通过炒制绿茶的实践而认识创造出黄茶、黑茶、白茶、红茶、乌龙茶等茶类加工工艺。
到了现代,由于制茶技术不断改革,各类制茶机械相继出现。除了少数名贵茶仍由手工加工外,绝大多数茶叶的加工均采用了机械化生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