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唐代制茶工具:茶饼穿眼、竹篾翻拌、甑制蒸具

唐代制茶工具:茶饼穿眼、竹篾翻拌、甑制蒸具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坚实的木料做柄,是用来给茶饼穿洞眼的。贯用竹子削制而成,长二尺五寸,用来穿茶饼以供焙烤之用。用油绢或穿坏了的雨衣、单衣做成。甑一种蒸制用具,有木制或陶制的。再用三杈的榖木翻拌,把蒸好的茶叶及时摊开,防止茶汁流失。穿江东、淮南一带的人用竹篾制作而成,巴山峡川一带的人用树皮搓制而成。江东一带,把重量一斤的茶饼串称大穿,半斤重的茶饼串称中穿,四五两重的茶饼串称小穿。

唐代制茶工具:茶饼穿眼、竹篾翻拌、甑制蒸具

有人称为篮子,有人称为笼,有人称为筥。是用竹篾编织而成,可以盛放五升茶叶,还有盛放一斗、二斗、三斗的,是采茶人背着采茶用的。

忤臼又叫做碓,用以捣碎蒸熟的芽叶,使用时间越长的越好。

又叫做模,或者叫做棬。用铁制成,有圆形、方形、花形三种,是一种模具,用以把茶压紧,做出一定的造型。

不要用有烟囱的,目的是使火力集中于锅底。

即锅,要使用边缘向外翻如同口唇形状的锅。

又叫做锥刀。用坚实的木料做柄,是用来给茶饼穿洞眼的。

又叫做台,或者叫做砧,用石头制成。也可以用槐树、桑树做,但要深埋一半进土中,为了在拍茶饼时不至于摇晃。

又叫做鞭,用竹子编成,用来把茶饼穿成串,以便搬运到焙炉上。

在地上挖一个深二尺、宽二尺五寸、长一丈的坑。坑四周砌低墙,高二尺,用泥抹平整。(www.daowen.com)

用竹子削制而成,长二尺五寸,用来穿茶饼以供焙烤之用。

又叫做栈。是用木料制作而成,放在培窑上的架子,分上下两层,相距一尺,用来焙制茶饼。茶饼焙到半干时,由下层挪到上层;全部焙干后,依次从上层取下。

又叫做衣。用油绢或穿坏了的雨衣、单衣做成。把襜布铺在砧板上,再把模放到襜布上,然后拍打制造压紧的茶饼。茶饼拍成后,取出茶饼和襜布,再拍打时另外换一块。

芘莉又叫做籯子,或篣筤。用两根各长三尺的小竹竿,制成身长二尺五寸,手柄长五寸,宽二尺的工具。当中用竹篾织成方眼格子,好像农民用的箩,用来放置茶饼。

用木头制成的框架。四周用竹篾编成竹壁,竹壁用纸裱糊,里面有隔间,上面有盖,下面有托盘,两旁有门,其中一扇门关闭。在中间放置一个盛火器,储积着细小的火灰让它们略微地燃烧。到江南梅雨季节时,烧水用火温烘干茶饼。

一种蒸制用具,有木制或陶制的。缘口和锅接缝的地方要用泥封严。中间的竹箅是篮子形状,两边的提耳用竹篾系牢。开始蒸茶时,把鲜茶叶放到箅里。等到蒸熟了,从箅里倒出。锅里的水如果干了,从甑口加些水进去。再用三杈的榖木翻拌,把蒸好的茶叶及时摊开,防止茶汁流失。

穿江东、淮南一带的人用竹篾制作而成,巴山峡川一带的人用树皮搓制而成。江东一带,把重量一斤的茶饼串称大穿,半斤重的茶饼串称中穿,四五两重的茶饼串称小穿。三峡一带,把120斤的茶饼串叫大穿,80斤的茶饼串叫中穿,50斤的茶饼串叫小穿。

“穿”字,过去曾经写成钗钏的“钏”字,或者写成贯串的“串”字。如今不这样写,就像“磨、扇、弹、钻、缝”这五个字,书面上的字形读平声,如果按照另一意思用,则又读去声。所以这里“穿”字读去声,用来称呼这种扎成串的茶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