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平凉崆峒山老君殿壁画:道教珍贵文物

平凉崆峒山老君殿壁画:道教珍贵文物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红尘禅心“老子八十一化”壁画现存崆峒山主峰老君殿南北两壁的道教“老子八十一化”壁画,是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文物之一。因此,平凉崆峒山老君殿壁画既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又具有较高的道教史学研究价值。

崆峒山,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4700多年前,我们先辈的足迹就踏上了那蜿蜒的山道。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登临崆峒,虔诚求教仙人广成子“大道”之理,终得“至道之精”。这是中国历史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向仙人求道的事件,这一年,被奉为道历纪元的开始。道历,也就是今人所熟知的“黄历”。

黄帝问道圣地

问道宫

回想4000多年前,缥缥缈缈的崆峒山,依旧映衬在天苍苍、雾茫茫的寂静中,一个孤独跋涉其间的精壮汉子,胸怀着远这高于那个时代的见识和情怀,渴盼着更高层次的领悟以摆脱惯性的平庸,回馈这挚爱的天地生灵。这是一条大道,更是一路心程,此时的黄帝定未想到,当这冲天的云海散尽之后,一颗绵延数千年的哲学宗教的种子,将在他身处的这片土地下伸出根须。

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为求治国安邦之道,“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庄子·在宥》的记述更为生动翔实:“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山,故往见之”。黄帝问道广成子,这段薪火相传的故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不同的版本流布于世,但贯穿其中的精神至今仍在我们的血脉深处徜徉,崆峒山与大道的联系也因此千古绵延不绝。

崆峒山是自然山水和人文山水无法割裂的融合体,直至今日,在登临崆峒的行程中,仍能听闻与数千年前没有丝毫异样的鸟鸣,仍能在脚步中感受到文化的根须在大地深处脉脉的震动,仍能在莽莽苍苍的云雾丛林中看到出家人坚定的身影,那是一种文化、一种思想、一种境界、一种虔诚练就的历史精华,这是人类真正的珍宝。

广成子洞

黄帝问道之后,周穆王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前赴后继登临崆峒寻仙访道。秦丞相李斯奉旨在崆峒山刻石“西来第一山”。司马迁在其《太史公自序》中说:“余尝西至崆峒……”明代张三丰,曾隐居崆峒山苍松岭,悟得大道真味,成为一代高德真人。清代左宗棠谭嗣同也曾登临崆峒,感叹俊美之余留下诗篇,传颂至今。到清朝初年,崆峒山佛教寺院达19处,崆峒山道佛并存,如此宏大气度,容让百纳,让崆峒山孕育出有别于其他名山的独特气度。

南北朝王褒,唐朝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岑参元稹宋朝李清照、游师雄、张亢,明朝李攀龙,清朝王士祯、林则徐名士,倾慕于崆峒山神人交融、奇峰竞秀,挥洒佳篇妙章,留下千古不散的一缕馨香。(www.daowen.com)

红尘禅心

老子八十一化”壁画

现存崆峒山主峰老君殿南北两壁的道教“老子八十一化”壁画,是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文物之一。据考证,壁画始绘于明嘉靖年间,清道光十九年进行过一次修复,其保存之完整、内容之丰富在全国实属罕见。

“老子八十一化”壁画,内容是道教始祖太上老君传道的故事情节,同时也反映了道教思想的演化过程。

特别是在第十五化“住崆峒”中,太上老君在黄帝时号称广成子,住平凉崆峒山,黄帝得知后不这千里来问道的故事,这与道教《列仙传》引《混元图》说“太上老君在黄帝时为广成子”;《庄子》:“广成子学道崆峒山,黄帝问道于广成子”;《抱朴子》:“黄帝西见中黄子受九品之方,过崆峒从广成子受自然之经”完全相符。这古的传说史影,都记述了广成子修炼于崆峒山,轩辕黄帝慕名登崆峒问道于广成子这一事件。

崆峒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因此,平凉崆峒山老君殿壁画既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又具有较高的道教史学研究价值。

崆峒山老君殿壁画装饰性构图的特点是“满”,即结构复杂,很少留有空白。但是,满而不乱,井然有序。“老子八十一化”每化都有整体结构,主题画摆在易于观赏的重要方位,其余内容互相配合,构成一个严整而有节奏的立体艺术

“老子八十一化”壁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