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的人在沟通交往中,往往采取以下态度:忍让、推卸、回避。
一、忍让
中国传统的教育是注重忍让的。“百忍成金”“退一步海阔天空”就是这类的观念的代表。其实忍让本身没有对错。关键是忍让背后的动机是什么?是为了避免当时的无谓的冲突,或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到对方,还是只是为了忍让而忍让?
有一位朋友,对她的好友一直采取忍让的态度。只要是朋友要求的,她都会竭尽全力去做,甚至有时违背自己的原则。她宁可自己默默承受一份委屈和无奈,也从来不会和好友谈到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终于有一次,面对好友的有些过分的要求,她予以了回绝。朋友感到很气愤,当着其他朋友的面,大声地指责她,这让她感到很尴尬,也很委屈气愤。她觉得自己曾经无私地帮助朋友那么多,为何朋友总是不理解。从此,她们彼此便失去了联系,留给彼此内心很多的遗憾和无奈。
试想如果在当初,她能够坦诚地和朋友沟通内心的感受的话,应该不会产生这种让人感觉遗憾的结局。其实许多人也在采取忍让的方式,他们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矛盾就会自动消除。然而事实绝非如此,所有出现的问题矛盾都被内心保存下来,然后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最后终会崩溃。当一些人家庭破裂,关系结束的时候,我们不也会听到一方说:我实在是忍无可忍了。因此,一味地忍让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而是延迟冲突的时间到来而已,又或者变相地增长对方的傲慢和偏见。
二、推卸
请问你喜欢一个爱推卸责任的人吗?我认为你一定不会说喜欢。然而在实际的生活工作之中,我们有多少次都是在推卸责任?又有多少次是在寻找借口?
推卸绝对是坦诚的一大死敌。我们会因为自己推卸责任而失去别人对我们的信任。所以一个善于推卸责任的人,不会赢得他人的心,因此也绝对不会获得圆融的人际关系,在事业上也很难会有真正的成功快乐。
罗伟是一家销售公司的副总,两个月前刚走马上任。但是这两个月以来,销售业绩下滑了13%,而且士气有一些低下。老总找到他询问原因。他做了以下的陈述:第一,他觉得业务员的素质较低,很难管理;第二,财务上的小李性格有些古怪,工作上总是不太配合;第三,公司经营的产品种类过于单调,价格上又较高,所以市场很难接受。(www.daowen.com)
老总听完他的话之后,只冷冷告诉他一句:明天你还是掉回到原来的部门工作吧,看来你不太适合这个职位。
罗伟可能不明白为什么。他也许会抱怨老总,以一个受害者的身份到处诉苦,甚至辞职再换一家公司,然后或许当有一天他再次被解职的时候,他会幡然醒悟。当然,最大的可能是他这一辈子都认为自己是一个受害者,每天都在不满之中度过。
因为他不明白他一直在推卸责任。且不用说他陈述的那三个原因统统不是业绩下滑的真相,只不过是他的借口,一种他自己的演绎和猜测而已。而且就算这些是真正的原因,作为副总也理所应当去寻找如何改善和突破的方法,而不应一味的抱怨。
假如罗伟是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他又会如何做呢?他可能会主动走到老总的办公室,跟老总说:“我上任的这两个月以来,业绩下滑。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请老总处分。”“处分你有什么用?你打算怎么办?”老总回答说。“根据现有的情况,第一,我计划加大培训力度;第二,经常与业务代表沟通,了解他们的问题与需求;第三,经常到经销商那边去走一走,了解他们的实际问题;第四,财务上的小李可能对我有些误会,我打算明后天找他聊一聊,以便于日后更好地合作。”
三、逃避
曾经有位朋友开了一家饭店,有一次,我观察到后厨的王师傅和负责配菜的赵师傅之间有些矛盾,因为他们的工作彼此不太配合。在吃饭的时候,我就直接问:“你们俩之间是不是有什么不愉快?”两人听我说了这一句之后先是一愣,然后赵师傅矢口否认,王师傅则沉默不语。这时候,我的这位朋友也坚决地否认他们之间存在矛盾。
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我是对的。两人终于因为不能共事,赵师傅离开了。后来我问朋友他不是说没有矛盾吗?我的朋友无言以对。实际上,这种回避的做法颇像鸵鸟,因为鸵鸟一见到威胁,便一头把脑袋扎到沙里面,似乎这样威胁就从此消失了。
九成以上的人都很明显地存在着逃避的倾向,都不是非常主动地通过改变自己来影响身边的人或事物,所以他们的生命是很被动的,随波逐流的。然后他们会继续抱怨命运,而拒绝了解事实真相,就如同坠入一个漩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