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敦煌:构建民众心灵桥梁的光彩

敦煌:构建民众心灵桥梁的光彩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释尊还告诉巴撒卡拉与繁荣的跋祇族打仗的坏处。与此同时,他为了实现和平,积极尝试传扬佛教。但是,他即位10年后,开始信奉佛教,决心停止侵略别国的行动。我们认为,现在开展让民众自觉认识到生命尊严的运动尤为必要。在各地,青年和学生们自发地集结在一起计划、筹备文化节活动,没有主角和配角之分,每个人都是主体。我们的文化节产生于民众,是由民众创建的。

敦煌:构建民众心灵桥梁的光彩

常书鸿:关于创价学会,我有许多问题要请教先生。首先,先生能否就创价学会的方针、目的等,简单地介绍一下呢?

池 田:一言以蔽之,就是以佛教生命哲理本源之光照亮“人”,创造出“和平价值”“文化价值”“人生价值”。也就是说,是一个以每个人不断进行人性变革为基轴,为实现和平而不断努力的团体。

常书鸿:创价学会是一个佛教团体。那么,与反战、和平运动相关联的地方,又有哪些呢?

池 田:先生可能认为佛教本来是给那些身陷烦恼的人们心灵内在的安慰,以此来解救他们。也就是说,您认为佛教在广义上是“个人主义”的宗教,是吧?

不过,我所认识的真实的佛教,是从阐述慈悲和生命尊严出发的。佛教清楚地告诉我们,人的成长,不能只停留于个人的安逸,而必须与他人同甘共苦,并且通过自己的行为帮助他人强化生存下去的力量。佛教教导我们要积极去变革那些伤害、破坏生命尊严的社会环境

我们信仰的日莲大圣人佛法,对于“生命的尊严”在深层的人生观、生命观方面都有彻底的说明。例如,日莲大圣人教说:“命者,一身第一之珍宝也。虽一日也,若可延,胜于有金千万两。”还说:“生命为一切财宝中第一之财宝。经有‘遍满三千界,无有直身命’之说,谓虽有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之财宝,亦不可抵得生命也。”

在这里可以简单地说,生命本身拥有的绝对价值,是即使用铺满全宇宙的无价之宝都无法替代的。佛法信仰者的使命,就是要建立重视生命尊严的正确思想基石。

并且,为了真正实现生命的尊严价值,社会环境的和平和稳定是不可缺少的。这正如佛法上指出的:“失国灭家,又将遁世何处?须知,汝欲求一身安堵,必先祷四表之静谧。”在这里,欲求“一身安堵”,也就是说每个人如果想追求身心安定,首先必须祈祷“四表之静谧”,祈祷环绕个人的环境能安稳、和平,并付诸行动。

出生于印度的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关于生命尊严的理念,从他舍弃王位出家成道,严禁杀伤一切众生的行为中就可以看出来。

而且,释尊晚年的一则故事有力地证明了他思想的本质。

释尊晚年在灵鹫山讲解《法华经》的时候,摩揭陀国王阿阇世[2]想征伐邻国的跋祇族,阿阇世王派大臣巴撒卡拉去灵鹫山找释尊,告诉他关于征伐跋祇族的事。

释尊告诉巴撒卡拉,他曾教给跋祇族“不致衰亡的七种要法”(只要实行这七种要法,国家就不会衰亡),而跋祇族正是因为实行了这七种要法,国家迄今繁荣不衰。释尊还告诉巴撒卡拉与繁荣的跋祇族打仗的坏处。就这样,好战的阿阇世王便打消了去征伐跋祇族的念头。

这个故事清楚地告诉我们:释尊不仅主张对个人内心的救济,而且也教给人们使国家繁荣而不致衰亡的方法。与此同时,他为了实现和平,积极尝试传扬佛教。另外,释尊去世后,摩揭陀国的暴君阿育王[3]在敌视佛教的时候杀死了十几万人,并且侵略各国,扩大了版图。但是,他即位10年后,开始信奉佛教,决心停止侵略别国的行动。

真正可以称得上是“和平宪章”的阿育王石刻法敕,2200多年后的今天在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地陆续被发现。阿育王石刻的流布,开创了佛教和平思想从东向西传播的文化交流伟业。与之相反,从西向东进行文化交流的马其顿的亚历山大[4]远征则是另一种情形。

阿育王和亚历山大大帝两人都在古代东西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很有意思的是,他们的手段却是那么不同。阿育王皈依佛教放弃战争后,把和平的石刻送到各地,致力于推进和平交流;而亚历山大大帝则到处宣扬武力,征伐各国,给被征服的国家带去希腊文化,由此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回到我们的话题。创价学会是以贯穿佛教历史的慈悲思想和生命尊严的理念为基调广泛开展和平、文化、教育运动的团体。(www.daowen.com)

基于这样的和平观,创价学会开展了各种运动。诸如为建构一个没有核武器、没有战争的地球,在联合国举办展览会;采访经历过悲惨战争的人们,将其对和平的向往结集成反战出版物;教育与文化交流也是其中一环。我们认为,现在开展让民众自觉认识到生命尊严的运动尤为必要。

常书鸿:我7次访日印象最深的是1985年参加埼玉县青年和平文化节活动,我深为感动。但不知那样的青年和平文化节活动在日本每年举行几次?同时,它的意义是什么?反响又如何呢?

池 田:我读了常先生当时发表的感想(载于《圣教新闻》1985年10月17日)。先生在那篇文章里把“中国敦煌展”称作是遥远历史的“静之美”,把在文化节中看到的青年的跃动称作是向未来发展的“动之美”,并且巧妙地加以对比。先生有点过奖,我实在是不好意思。

那次在埼玉县举行的文化节活动是1985年在全国各地举办的23场文化节活动中的第14场。因为每年还要举办“核威胁展”“世界少男少女绘画展”“世界教科书展”,还有文化性的演讲会、展览会等各种活动,所以每年举办文化节活动的次数是不一定的。只不过那年正值创价学会创立55周年,应各地会员的要求,因此举办了很多场文化节活动。

无论如何,我们都将继续重视青年们的这种新的和平文化运动。在各地,青年和学生们自发地集结在一起计划、筹备文化节活动,没有主角和配角之分,每个人都是主体。而壮年、妇女艺术家等会员也给予了有力的支持。我认为,这可以称得上是值得讴歌的“人、和平与文化”的社区庆祝活动。

我们的文化节产生于民众,是由民众创建的。它以弘扬社区文化传统、增添新的志向、加深和扩大“地区发展”“人的心理沟通”、“向往和平”为最大目的。对它的反响是多种多样的,多数人都认为参加文化节活动使他们的眼界开阔了。而且,人们看到自己的社区有这么多充满朝气和希望的青年,因此受到很大的鼓舞。

我希望担任未来重担的青年们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个又一个文化运动的过程中,深入地锻炼自己,并将获得的友谊和感动化为动力,进而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人生的胜利。

当然,在不同国家,各有不同的内容和特色。不仅在日本,在美国、巴西、秘鲁、新加坡、马来西亚、多米尼加、巴拿马等国家也有不同形式的文化节。在那里,世界各国的青年超越人种、肤色的差异,手拉手向着和平这个共同的目标前进。这是多么美好的情景啊!我认为那里有着堪称地球家族的缩影和人类一体的感觉。

常书鸿:我很钦佩创价学会推进的和平文化运动,特别是在培养青年这方面做出的努力和贡献。青年是世界未来的主人翁,正确引导青年,教他们走正确的人生道路是我们前辈的责任。我认为,池田先生在致力于青年培养的行动上是很有远见的。

池 田:谢谢。我认为这是先生对我们的激励和期待,今后我们会更加努力。

常书鸿:池田先生在许多方面与中国文化艺术界进行了交流,能谈一下这方面的感想和今后的愿望吗?

池 田:我的恩师经常说:“中国将在世界历史上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他曾强调,民众和民众之间的信赖贯穿于深刻的文化交流之中,这对维持永久的世界和平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也确信,广泛开展民间交流,是通向巩固世界和平的正确道路。

要加深民众间的友好关系,必须平等地承认不同的文化。我想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深切的共鸣才会产生,信赖感才会萌生。在悠久历史中孕育出优秀文化的贵国,是日本文化的恩人之国。

到今天为止,我们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开展了教育交流,同时也进行了青年、学者、医生、教育家、妇女间的交流活动,并在富士美术馆等处举行贵国文化财富的展览,民主音乐协会举办中国戏剧歌舞团等公演。

促进民众之间的交流,在民众与民众之间架设心的桥梁——在迎接21世纪的今天,我认为这些活动能够加强日本和中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