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在我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花卉,它不畏严霜,傲然绽放,自古人们就将其与梅、兰、竹并列为花中“四君子”,并以菊花来象征君子的品格。
据史料记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菊花的国家。在西汉礼学家戴圣编撰的《礼记·月令》中就有“季秋之月,鞠有黄华”的记载。在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里,也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
到了唐代,菊花种植技术东渡日本,菊花被称为“皇家御用花”。公元12世纪,菊花传入英国;到17世纪,菊花才传遍欧洲;又到19世纪,菊花开始传入美洲。
傲霜怒放的秋菊
自古以来,我国各地广泛栽种菊花,并涌现出不少研究菊花的专著。其中较为著名的,如宋代刻印的《菊谱》、清代刻印的《广群芳谱》等。既然爱者多,种者广,菊花的品种也就越来越多,至今已发展到数千个品种。它们色彩缤纷,争奇斗妍,白色的有“白牡丹”“白剪绒”“劈破玉”“银盆菊”等;黄色的有“金芙蓉”“蜜西施”“御带飘香”“莺乳黄”“金纽丝”等;红色的有“晓香红”“二乔”“状元红”等等,名字优雅而富有诗意。
重阳节赏菊花的习俗,在晋代就十分盛行。当时的大文学家陶渊明,一生酷爱菊花,以菊花为伴,号称“菊友”。每到秋日菊花盛开的时候,亲朋好友经常到他家来赏菊。他就烧菊花茶款待亲朋,大家走时还要采菊相送。
唐代更是无菊不重阳。诗人王维在《奉和重阳节上寿应制》一诗中写道:“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直呼重阳节为“菊花节”,可见赏菊在节日中的重要地位。
如果说唐代没有菊花就不能过重阳节,那么,宋代的重阳节就完全可以称为“赏菊节”或“菊花节”了。
陶渊明塑像
在宋代,重阳节赏菊成为一时盛举。无论皇室贵戚还是文人士子、平民百姓,在重阳节这天都要赏玩菊花。《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当时重阳节赏菊的情景:“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若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曰‘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可见宋人在重阳节赏菊之盛况,甚而连酒店都特别用菊花扎成一座“花门”,让酒客从菊花门下进出。或许,在喝完酒之后,那些爱菊的酒客们,还可以随手掐一枝菊花玩赏哩,真是情趣盎然。
到了明清时期,民间有的地方在重阳节这一天还要举行隆重的菊花大会。届时,人们倾城出动观赏菊花,人山人海,热闹空前。
清代文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写道,每到重阳时节,一些富贵人家就会把数百盆菊花摆设在架子上,构成一座“菊花山”。而由四面同时向上堆积的,则称为“菊花塔”。
从对“菊花山”和“菊花塔”的记载可以看出来,人们赏菊已不仅仅是置身菊园观赏,而是将成百上千的盆栽菊花设置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气势壮观,清香满天。(www.daowen.com)
赏菊之俗,撇开其辟邪观念不论,确实有陶冶性情、装点生活的作用,所以才流传至今。
菊花可入药,有怯风明目、清热解毒的作用。于是,古人由菊花的药用价值产生联想,认为食菊花能够延年益寿。在《风俗通》一书里,便记载了这样一则食菊延寿的轶事:
在汉代,南阳郦县有一个叫甘谷的地方,那里是当时的长寿之乡。30多户人家,年长的可以活到一百二三十岁。即使“短命”的,也都能活到七八十岁。为什么那儿的人这么长寿呢?
原来,那里的村民祖祖辈辈都喝山上流下来的溪水,而山上的溪水因溪边生长着许多大菊花而变成了清甜的菊汁。菊汁能够延年益寿,所以这里的人才会如此长寿。
这个传说尽管不足信,但却反映出古人很早就已经了解到菊花的药用价值。至今,我国仍有饮菊花茶的习俗。因对菊花药用价值的崇拜,遂产生了重阳节饮菊花酒的习俗。
我国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经盛行。汉代刘歆撰写的《西京杂记》里面,就有关于菊花酒的记载。古时的菊花酒,一般都是在头一年的重阳节酿制,然后到第二年的重阳节饮用。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用来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起发酵酿成酒。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
菊花塔
到了明清时期,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使得菊花酒具有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的功效。古人笃信,重阳节饮菊花酒能延年益寿。
明代文人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记载了当时菊花酒的制作方法: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
此外,由于菊花酒的缘故,重阳节又成为祭祀酒业神的“酒神节”。如古代山东地区的许多酒坊,都要在重阳节时祭祀酒神杜康。每当酿出初酒时,酒坊掌柜就要亲自点燃香烛,并摆下供品祭祀酒神。而在贵州茅台镇,每年大都于重阳节开始投料下药酿酒。传说九九重阳阳气旺盛才酿得出好酒。这些风俗都表明,重阳节与酒有着很深的渊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