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秋节的由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由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向来都把月圆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中秋节有“团圆节”之美称。中秋节的起源,与古代祭月的礼俗有关。祭月不过,那时候的“中秋”还没有节日之意。一直到了唐代,官府才正式定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为“中秋节”。在明清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我国民间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了。祭月是中秋节最普遍的活动。说明妇女是拜月的主角。

中秋节的由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

“中秋夜,亮光光,家家户户赏月忙。摆果饼,烧线香,大家一起拜月亮。”这首古老的童谣,不知道你听过没有,它所描述的就是人们赏月祭月的情景。

中秋之夜,月亮最亮、最圆,月色也最美丽。我国向来都把月圆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中秋节有“团圆节”之美称。因为这个节日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故又称“仲秋节”“八月节”等。它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其影响仅次于春节。凡炎黄子孙,无不同日而庆。

每一个节日的形成,都有其深厚的历史民俗文化背景,中秋节自然也不例外

中秋节的起源,与古代祭月的礼俗有关。我国是一个农耕大国,农业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古人认为五谷丰收离不开月亮,如果没有月亮赐露水,没有月亮圆缺以计农时,庄稼是不可能丰收的。因此,在古人的心目中,月亮(太阴)是仅次于太阳的神灵,一直是人们重要的崇拜对象。

古时候,每年春天播种前要进行“春祈”的活动,以祈求土地神赐予五谷;到秋季八月中旬,正是收获的季节,也要拜谢土地神,这就是“秋祀”。

土地爷爷和土地奶奶 泥塑

秋祀是一种仪式,不仅要拜土地神,还要祭月。据西周著名的政治家周公旦所著的《周礼》记载,在西周时期,周王就已经特别重视中秋之夜祭月了。当时的祭典也特别隆重,设香案,并献上瓜果等供品。伴随着鼓乐声,周王身着白衣,骑着白马,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亲自前往祭拜。他们虔诚地祭拜月神和土地神,感激二神赐予人间的恩惠。

祭月

不过,那时候的“中秋”还没有节日之意。一直到了唐代,官府才正式定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

那么祭月之礼,又是如何孕育出中秋这个节日的呢?

传统历法中,将每一个季节都分为“孟、仲、季”三个月,仲秋处于秋季之中,跨越白露秋分两个节气时段。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这一天,然而秋分这个节气在八月里的日期每年都不同,所以秋分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无月,是一件不吉利的事情,为了祭月时有月亮,祭月的日子就固定在八月十五这天了。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为“中秋节”。

自周代起,历代帝王大都沿袭着祭月的习俗。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建的。我国各地至今仍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望月楼”“拜月亭”等古迹。在明清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我国民间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了。(www.daowen.com)

祭月是中秋节最普遍的活动。祭拜的对象是月神,也称作“月宫娘娘”“月姑”“太阴星主”等。由于各地风俗习惯的差异,在祭月的方式上也各不相同。比如江苏吴县(今苏州市)等地在祭月时,只是遥向空中拜月,而像广东潮安等地,则祭拜一位凤冠霞帔的木雕神像。但大多数地区,尤其是北京,则张挂木刻版印的“月光神祃”,亦称“月光纸”。这种“月光纸”,商店里有售。

据明代文人刘侗、于奕正撰写的《帝京景物略》记载,在纸肆里卖的“月光纸”,画满月像;中有月光遍照菩萨趺坐在莲花上,下面是月宫桂殿,前有玉兔站立执杵而捣臼中仙药。这种月光神祃,小的三寸,大的一丈,精致的还在纸上洒金。

在月亮还未升起时,祭月的人家先朝月出的方向把月光神祃贴好,设下供案,把一些应时瓜果陈列好。然后,再摆上清茶、月饼、糖果等食品。摆好祭品之后,等到月亮升起,便燃烧“斗香”。所谓“斗香”,就是以线香编成斗形,中间放上香屑,俗称“斗香”。而后虔诚地祭拜,恭祀“太阴星主月光菩萨”前来享用。其顺序是妇女先拜,儿童后拜,俗言道:“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说明妇女是拜月的主角。拜完之后,把月光神祃与纸钱一起焚化,撤供。然后把撤下的供品分给家人食用,不在家的也要为对方留一份。

关于祭月这一习俗的由来,在我国民间流传着一个十分动人的故事:

后羿射九日后,受到百姓们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都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其中有一个名叫逢蒙的人也混了进来。此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长生之药。据说,服下此药,即可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妻子嫦娥,只好暂时把这仙药交给她收藏。不料,这件事情被逢蒙知道了。

八月十五日,后羿到外面射猎去了。天近傍晚,逢蒙闯进嫦娥的房间,威逼她交出长生之药。嫦娥情急之下将仙药全部吃下。谁料她立时身轻如燕,腾空而去。

月神像 瓷塑

后羿回到家里,却不见了妻子,便跟侍女打听,才知道了实情。他悲痛欲绝,但又无计可施,只得命侍女在院子里摆上供桌,上面供好嫦娥最爱吃的水果点心,遥祭远去的妻子。

嫦娥奔月

乡亲们听说之后,也都在院子里摆上供桌,遥祭善良的嫦娥。从此以后,每年的中秋之夜,人们在全家团聚、饮酒赏月之时,都要摆上丰盛的果品、月饼祭祀嫦娥。年年如是,相沿成俗,并流传至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