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过,七夕节的另外一个习俗却一直流传到了现在,那就是吃巧饼。工匠们首先根据要加工的巧饼外形,在木板上凿出合适的凹坑,并在内壁刻画出适宜的纹理图案。只要十几分钟的工夫,薄薄的巧饼就膨胀起来,变成了小巧、松软的可口点心。那些精美的小巧饼,在孩子们的胸前荡来荡去,被他们视为心爱的玩具。漂亮的巧饼串七夕节的种种传说与习俗,丰富多彩,美丽动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祭拜织女、乞巧等七夕节习俗,已经逐渐消失了。不过,七夕节的另外一个习俗却一直流传到了现在,那就是吃巧饼。
所谓“巧饼”,就是一种用麦面烙成的面食,又称“饽花”“巧花”等。巧饼不像民间其他类型的面塑,需要心灵手巧的人才能够做得出来。因为制作巧饼时有面模,大人小孩都可以借助面模来制作巧饼。
面模,民间俗称“榼子”,一般都是用梨木、苹果木等雕刻而成,其中也有用泥巴烧制而成的。工匠们首先根据要加工的巧饼外形,在木板上凿出合适的凹坑,并在内壁刻画出适宜的纹理图案。那些带手柄的椭圆形、圆形或正多边形的模板,一般只雕凿一个大模,一次可以加工出一个巧饼。而那些长条形的面模,通常则雕凿出一排二到六个各种花色的小模。
巧饼
巧饼模具(www.daowen.com)
制作巧饼的面模,有大有小。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面模。将发酵好的面揉好,切成面坯,填入面模,并用手掌按平;然后反转过来,朝面板上啪地一磕,面模里面的那些漂亮的花纹便印在面坯上面了。然后将巧饼摊在锅里面,锅底燃着细细的小火。只要十几分钟的工夫,薄薄的巧饼就膨胀起来,变成了小巧、松软的可口点心。
有的人家还会用红线绳,从那些小篓或荷包形状巧饼上的孔隙处穿过,然后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那些精美的小巧饼,在孩子们的胸前荡来荡去,被他们视为心爱的玩具。也有的人家会选择一些小型的巧饼,用秫秸作为间隔,十几个串成一串,下面再点缀上一些彩色的穗子,然后挂在墙壁上,成为漂亮的装饰品。
漂亮的巧饼串
七夕节的种种传说与习俗,丰富多彩,美丽动人。它们不仅仅是我国劳动人民美好心灵的集中体现,也是对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才华的真实见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