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三月好春光,拥抱中国传统节日

三月好春光,拥抱中国传统节日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与学习之余,非常看重清明小长假。三月清明,草长莺飞,风和日丽,的确是踏青的大好时光。待酒足饭饱之后,汉武帝在众臣的簇拥之下,在江边游春赏玩。意思是说,长安的妇女到了清明节这一天,便到郊外去春游。祭祖游春到了明清时期,春季大节除新年之外唯有清明。当时,踏青已是清明节必不可少的习俗。

三月好春光,拥抱中国传统节日

今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与学习之余,非常看重清明小长假。人们充分利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除了给故去的亲人扫墓之外,还可以借机郊游踏青,通过拥抱大自然来放松一下心情

三月清明,草长莺飞,风和日丽,的确是踏青的大好时光。其实,不仅仅是现在,在很久以前,我国民间就有了清明踏青的习俗。

在古代,年轻女性是不允许抛头露面的,整天被养在闺房里。可是,到了清明节这一天,这些禁忌被打破了,她们可以自由地外出,到郊外去游玩。清明时节,连家规甚严的少女们都能出门郊游,可见参加春游的人数之多了。

清明踏青,起源于上古之时的游春习俗。《论语》中记载了孔子与其弟子谈论志向的一段话:“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说明上古之民早就有季春三月野浴、踏青的愿望和习俗。后来的清明踏青,应该说是发源于上古而又继承了古代上巳节祓褉的遗风。

到了汉代,汉武帝曾在清明节这一天,在曲江边上大宴群臣。待酒足饭饱之后,汉武帝在众臣的簇拥之下,在江边游春赏玩。

清明郊游(www.daowen.com)

到了唐代,清明节踏青的习俗更加兴盛。五代王仁裕撰写的《开元天宝遗事》一书,对当时的“踏青”活动,有过非常生动的描写:“长安仕女,游春野步,遇名花则设席藉草,以红裙递相插挂,以为宴幄。”意思是说,长安的妇女到了清明节这一天,便到郊外去春游。到了郊野,大家就在如茵的草地上设下一张张座位。妇女们还要脱下罩在身外的红裙子,把它们一条挨着一条地披挂在树枝上,作为举行野餐的帷幔,欢愉之状,无以言表,故而民间才会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北宋是我国历史上踏青活动极盛的时期。当时,一些人由于热衷踏青,甚至淡化了祭扫。时人李之彦在其撰写的《东谷所见》中记载了自己回乡时,看见一些人家“置亲于荒墟”,清明节祭扫只是草草了事,而后“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游览,尽欢而归”。

祭祖游春

到了明清时期,春季大节除新年之外唯有清明。当时,踏青已是清明节必不可少的习俗。据清代潘荣陛撰写的《帝京岁时纪胜》记载,当时的北京,清明节一到,“倾城男女”纷纷扶老携幼,去往四郊扫墓祭祖。富裕的人家往往还要用食盒装上准备好的酒菜烧纸,乘车坐轿前往。到了墓地,人们要修整坟墓,往坟头上添点新土。祭扫完毕,人们就在坟前将纸鸢放飞,互相比试各家风筝制作的手艺和放飞的水平。

古老踏青的习俗,为这个原本有着颇多伤感情怀的节日,增添了许多祥和、欢愉的色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