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节时,我国民间除了贴春联之外,在过去还有剪窗花和贴年画的习俗。
镇宅虎 剪纸
窗花是我国古老又流行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关于窗花的由来,在中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姜子牙归国封神,其妻马氏被封为会给人带来灾难的“扫帚星”,令她过年时“见破不入”。穷人得此消息后,便在门框上悬挂破布作为记号,这家挂,那家也挂。后来,有的巧妇以为不美,刻意做成吊笺取代破布,于是,窗花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窗花,以其特有的包容和夸张手法,将吉祥事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窗花的题材很多,主要以吉祥喜庆为主,如“喜鹊登梅”“孔雀戏牡丹”“燕穿桃柳”“狮子滚绣球”“三羊开泰”“五蝠捧寿”“犀牛望月”“莲年有鱼”“鸳鸯戏水”“和合二仙”等。
年画的起源和春联一样,都跟古代的桃符有关。门神则是年画的最早形式,其滥觞于远古。南朝民俗学家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时人在桃木板上雕刻上神荼、郁垒的画像,悬挂在门户的两旁,用来驱邪辟疫,时人称其为“仙木”,俗称“门神”。由此可知,最早的门神是刻在木板上的。
神荼、郁垒 山东潍坊年画(www.daowen.com)
不过,在我国民间,门神的造型大都是以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两员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恭为原型。相传,唐太宗时期,宫中闹鬼,李世民吓得心神不宁。他手下的元帅秦叔宝和大将军尉迟恭,一个持剑、一个拿叉,昼夜替李世民守卫宫门,宫中果然平静下来,邪祟全消。李世民觉得两位大将太辛苦,便令画师将二位将军威武的形象绘在宫门上。后来,这种方式便流传到了民间。
宋代以后,木版彩色年画已成为普通百姓年节中的时尚用品。繁荣的商业和日渐成熟的手工业,让年画的题材丰富起来,产生了“寿星图”“八仙图”“松鹤延年”等年画作品,而且出现了大批年画交易市场。元代是年画的低谷期,多数是延续着宋代年画。
到了明代,在明太祖朱元璋的提倡之下,年画习俗得以发展,年画作坊更是遍及大江南北,从晋蒙到湖广,从陕甘到闽台,到处都有专业或半专业的作坊从事年画制作。年画的延续时间之长、传播范围之广、生产规模之大、技艺之高超、形式之多样,在世界印刷史上都是罕见的。
清代的年画艺人人才辈出,渐渐形成了我国三大民间木版年画产地——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和潍县(今潍坊市)的杨家埠。年画的内容,也不再局限于门神、灶王、财神,而出现了许多像《五子登科》《老鼠嫁女》《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白蛇传》《水浒传》等迎合民间世事、生活味道浓厚的年画。
民国初年,著名画家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结合起来,创作出了“月份牌年画”。后来这种合二为一的年画就发展成了挂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