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年馍,如今的孩子多少会感到有点陌生。因为现在过年时,人们所吃的面食,大都是面食店的成品。除了一些农村地区,蒸年馍的习俗在城市里已经基本消失了。
青岛民间的年馍
在过去,由于经济比较落后,年馍不仅是年节时必备的食品与供品,而且还是亲友间礼尚往来的馈送品。在我国北方民间,曾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俚语:“二十八,把面发。”
这里的“把面发”,就是指民间春节前蒸年馍的习俗。我国民间大部分地区在过罢“小年”之后,各家各户都会根据自家的安排,在年三十之前选一天蒸年馍。一般人家,会把蒸年馍的时间选在腊月二十六到二十八这三天里。
蒸制年馍的数量,是多多益善。有些馍要作供品,有些馍要作主食,有些还要用来作为走亲戚的礼品。年馍蒸的数量要够吃到正月十五,甚至吃到二月二。民间认为,来年第一次蒸馍的时间愈晚,表示愈富有。
民间蒸年馍,最讲究的是走亲戚用的“礼馍”和供奉祖先、神灵的“供馍”。礼馍有鸡、鱼、牛、猴、蝉、兔子、老虎、狮子、刺猬等动物形状的馍,还有寿桃、石榴、莲蓬、“二龙戏珠”、“丹凤朝阳”、“龙凤呈祥”、“鸳鸯戏牡丹”等花样繁多的花馍。在制作这些花馍时,有些地方是采用面模(俗称“饽饽榼子”)进行制作。这些花馍,都寄托着人们丰衣足食、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
供馍,有不加装饰的“神饽饽”(也有地方称“光头饽饽”)和枣馍两种。“神饽饽”形色单一;可是枣馍的种类却很多,有枣花、枣山、枣卷等,不同地区枣馍的做法也不完全相同。山东地区的枣馍,是在饽饽顶端做上5个枣鼻子,再嵌上红枣蒸熟;河南郑州一带是把一个枣花馍叠放在一个大面饼上,从下至上,次第渐小,堆成一个山形枣馍;山西霍州一带的枣馍则是将枣花卷成五环,嵌5颗红枣,取“五福盘寿”之意。(www.daowen.com)
蒸年馍都是用大铁锅,使用的柴火也都是木柴,麦草、豆秸类的柴火就不行。在蒸年馍的时候,各家的主妇都专心谨慎,因为蒸年馍的面一般比较硬,在蒸制的过程中极容易开裂。若蒸制的年馍裂开,任何人都不能大惊小怪,更不能说“裂了”“完了”“糟了”等不吉利的话。所以,当主妇一掀开锅盖时,若见年馍裂开,便大声叫道“大饽饽笑了!”讨个口彩。
枣馍
到了腊月三十这一天,年前的准备都已就绪。人们请出神像和祖宗的牌位,把年馍和其他贡品恭恭敬敬地摆上供桌。有的人家还用元宝形状的年馍,连同豆腐和煎鱼一起放到锅里,盖上锅盖,这个习俗名叫“压锅”,取其“富贵有余”的寓意。
蒸年馍
年复一年,蒸年馍的习俗至今仍在沿袭着。年馍在主妇们的一双双巧手里,散发出淳朴的芳香,寄托着她们期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还有全家老小的岁岁平安的愿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