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杭州创投人访谈录:揭秘科技投资的风起时刻

杭州创投人访谈录:揭秘科技投资的风起时刻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孵化过程就是我们最好的尽调。”真正的科技投资之风,是在马海邦从事科技服务10年之后才到来的。“我的时代来了!”今天回忆起数年前的那个“风起时刻”,马海邦还是会很自豪,自豪于自己当初的苦苦坚守。

杭州创投人访谈录:揭秘科技投资的风起时刻

问题是,老马自以为找到了一条通往光明的坦途,但其实现实很“骨感”。

明代大儒王阳明看着一位弟子说:你胸中有个圣人。这名弟子马上站起说:不敢。王阳明叫他坐下,笑着说:众人皆有,你怎么就没有?天下万事都可谦虚,唯独这事不可谦虚。

人人皆可为圣人、为尧舜,这是马海邦信奉的人生哲学。这也是他20年前义无反顾出走西北,来到杭州从事创业投资服务的最初行动指南。但马海邦也知道,机会不是留给所有人,而是只留给少部分“觉悟较早的人”。所以,他始终提醒和督促自己,要做那个“少部分人”。

“会后悔吗?事实上,刚开始的路很不顺利吧?”我问老马。此时的他,坐在东信大厦的新孵化基地办公室里,掌管着超过2.5万平方米的海创孵化基地。窗外有一块明亮的绿地和一方水池,偶有白天鹅黑天鹅穿梭其间。

马海邦

马海邦缓缓开口,抿嘴一笑:“怎么可能会后悔?过去的失败都是我最宝贵的财富积累,更何况今天我可以每天和年轻、充满理想的创业者们畅谈理想和人生。”

事实上,在老马浓眉大眼的西北汉子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温柔细腻的心,他还有满满的情怀和成就一番大事业的理想。

70后的马海邦说,在从事创业投资和服务的过程中,他仿佛回到了年轻的时候。每当和年轻的创业者喝着茶或咖啡,双方的思想相互碰撞出了些许共鸣的火花,诞生了一个个不错的创业项目,他都会备感欣喜。

他习惯于把事业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且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创建出一种颇具特色、能够引领全球的新模式。

其实,放眼杭州,老马称得上是最早专注科技创业服务领域的投资人之一。而且他的关注点更为聚焦,将目光落在了海归群体身上,因为大部分的海归回国创业,带回来的除了满腔热血,还有过硬的技术积累,这能大大提高创业的成功率。(www.daowen.com)

2004年,马海邦成立了杭州枫惠科技咨询有限公司。这并不是一段轻松的旅途,其间,作为“服务者”,马海邦见证了一家家初创的科技企业成长为参天大树,但是当企业长大之后,服务者却只能成为不再被需要的“旁观者”。

意识到这一点,马海邦最初很是失落。怎样才能既帮助初创期的科技企业成长,成为“雪中送炭”的那个人,又可以分享它们的成长果实?

爱思考的老马为自己的六和桥和枫惠投资找到一条更好的投资路径——基于孵化的投资,专注海归的“创业孵化+投资”模式。

这种模式的开创,加上六和桥的品牌效应,注定了他会在杭州的创业创新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孵化过程就是我们最好的尽调。”他笑笑说,迄今为止,他还是觉得“创业孵化+投资”的方式,是天使投资较为稳妥的一种模式。因为天使投资真的很难用精确的财务数据去判断优劣,而“看人”又是个比较模糊的技术活,仁者见仁。

然而,老马自以为找到了一条通往光明的坦途,但其实现实很“骨感”。真正的科技投资之风,是在马海邦从事科技服务10年之后才到来的。这么多年坚守,老马大概是有强大的意志力。

“一直就很难。”他说,一开始,资本更愿意去亲近互联网模式创业项目,对科技创业企业的理解并没有那么深刻。这种志同道合者少的孤独感,大概只有创业者懂。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达沃斯论坛上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由此在全国掀起了一番“双创”的热潮。此时的马海邦在科技投资服务领域已小有名气,他抓住了机会,和杭州滨江区政府合作,于是就有了接下来六和桥的故事。

“我的时代来了!”今天回忆起数年前的那个“风起时刻”,马海邦还是会很自豪,自豪于自己当初的苦苦坚守。那之后,遇上了种种不顺心的事,他也都借此激励自己——“病树前头万木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